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党际协商民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党际协商民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光辉的发展历程。党际协商民主之所以存在并不断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构成了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政党民主是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一个特征和趋势。社会民主党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党内民主、国内党际民主、执政民主、对外党际民主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党的政党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一种“共赢博弈”。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发展,对提高党的决策质量、监督权力有效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党际协商民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协商的思想意识不强、协商的过程不够民主、协商的制度不太健全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建立具体保障制度、扩大政党包容性、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群众民主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党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考察和多层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考察和多层次探析刘广登,冯建华党际关系准则是一个政党同别的政党建立、发展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以最终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如何正确处理它与世界上不同类型政党的关系、如何处理它同本国别的民主政党的关...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党际关系是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对外党际关系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国家对外战略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有:摒弃"大家庭"观念,务实"独立自主"基础;正确对待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党际关系服从、服务于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着重国家利益,发展党际关系;不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发展关系;不分大国小国,一律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对于序化公民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公共决策质量,促进决策实施;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发展公民文化;发挥民主党派监督,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慧 《福建高教研究》2009,(5):65-66,92
高校良好的党际互动有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等价值。但目前高校党际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理论上的滞后、制度上的缺失、认识上的误区等。高校党际互动的路径:提高高校党委对党际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可操作性的党际互动机制,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发展党际关系进行历史回顾后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在新时期党际关系的特征 ,即新型党际关系是为我国总体外交服务、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划线 ,而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政党建立发展友好关系 ,注入了经济因素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稼祥的党际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党际外交的前提条件、基础、准则和目的等重要内容。他对党际外交理论和国际共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东欧大地上出现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是历史原因、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等多种因素长期酝酿的结果。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党际关系、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共产党自身的革新和现代化应是我们探析出现此现象原因所得到的最好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它对政治经济生活以及全部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本文从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历史和现实基础、政治理论基础剖析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性和科学性。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着重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际民主的关系,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与批判关系以及党的领导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际关系是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原则.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的党际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型政党关系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党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其中,求同存异是前提,相互尊重是关键,互学互鉴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型政党关系的主要内容.新型政党关系主动因应中国和世界的变化,为世界政党交往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处理对外党际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世界各国政党妥善处理党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5.
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对中国政党的结构功能分析,认识到政党制度与党员、组织、代议机构和国家法规等联系紧密。此外,政党还具有整合、稳定与政治民主功能。为了使中国政党间协商机制保持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政党生态的净生产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建设中国政党生态政治: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党际关系;健全政党组织建设,扩大民主政治参与;借鉴国外经验教训,提升政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共产主义者同盟对于能够联合的政党采取的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即:既联合又进行批判、既支持又保持相对独立、既团结合作又要注意斗争。共产党支持其他政党的活动或者与其他政党联合,其目的在于为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服务;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是: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的团结和协调、坚持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坚持对运动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7.
章简要回顾了中共党际关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全方位党际关系格局的三大支柱及其主要内容,概括这一新格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先后有两次伟大的转折.与此相应,我们党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成功的转折.第一次是在遵义会议以后,逐步摆脱国际中心的束缚,转向独立自主.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建立新型的党际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两次转折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共产党党际关系演变的趋势,认清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意义,领会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党际关系问题的实质是政党制度内的问题。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态文化,它们在党国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文化等方面都迥然不同。这决定了生长于其中的政党制度极不相同,进而使中西党际关系模式也大相径庭。本文正是从体制外和体制内两个视角对这些差异所作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党际关系问题的实质是政党制度内的问题.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态文化,它们在党国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文化等方面都迥然不同.这决定了生长于其中的政党制度极不相同,进而使中西党际关系模式也大相径庭.本文正是从体制外和体制内两个视角对这些差异所作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