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宗教·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借助科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幸福感、道德自律、审美情趣和共同生活的智慧没有同步的提升。这表现为人的生存的虚无化和价值观的低俗化。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能体会到宗教的社会整合和赋予意义的功能。也许我们应当意识到:科学、宗教、艺术是人类面对自然发展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彼此无法替代的互补的认知方式。宗教与科学在当代的接触也促进了宗教的改变,使得她有可能与现代理性和谐地组成“经纬”关系,共同编织现代全球的文化生态。断言“人类历史未来的方向取决于现代人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2.
李超 《考试周刊》2013,(10):16-17
科学渴望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宗教亦是如此。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都是人类思维能动性的表现形式,都是人类试图找寻自身生理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不同答案的方式。因此,从人的本性出发,科学与宗教共同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在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争论,二者之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时常以对立与融合贯穿,它们相互合作的重要一面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直到现在,科学与宗教之关系才被重新予以审视,它们相互互补一面已逐步被人们重视,如何运用好这两者关系来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科学家信仰宗教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了科学与宗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人类学研究宗教旨在探究人类文化,而在宗教文化系统中,宗教行为即仪式极为重要。度戒作为瑶族重要宗教文化又超越其宗教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厚重的民族文化使命,借助这一制度性仪式给即将走上社会的男子灌输传统道德、社会责任、生活礼仪和文化教育,富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度戒仪式本质上合理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到 2 1世纪 ,与科学本质对立的宗教文化 ,并没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扼制和弱化 ,相反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盛行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异步效应 ,二是对现实世界认知的有限性所致 ,三是高科技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与科学背反 ,四是生存发展的社会竞争使部分社会成员产生心理重负 ,五是宗教对人们的心理有一种特殊的疏导作用 ,六是宗教自身不断改革以求与现实社会伦理相符合的结果 ,七是通过对宗教的选择以求对民族或政治主张的认同。研究这些原因 ,有利于正确对待宗教与科学发展的矛盾联系 ,从而使这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得到控制和弱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常常把艺术与宗教联系起来思考,而且都立足于人与现实的社会关系。他们认为宗教的产生源于人类初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对立,而艺术是人与自然及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情感反应,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人类社会产生的地方亦是艺术孕胎萌生的地方。在原始时期宗教对艺术有较大影响,艺术与宗教相互渗透,在思维的感性形式、想象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宗教观念的扬弃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同一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它们之间有着反比例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挑绷子》用一个荒诞的故事审视了科学与人性、道德、良知之间的关系,进而又探讨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它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对人类自身的种种错误提出了警告。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一个社会意识问题。它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中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还有较深的影响。宗教的消亡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的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这是相当遥远的事。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用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就可以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  相似文献   

10.
彝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观、信仰观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多种宗教形式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继承与发扬,而史诗对人类繁衍的开端——兄妹婚的巧妙解释与委婉否定,乃是一种对和谐的伦理道德观的追求,因为只有和谐才是人类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利益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本质,也是宗教现象的本质。人类对神灵的祈祷无非是为求得自身利益的保佑,宗教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对抗,宗教斗争背后隐藏的是现实世界利益冲突,宗教改革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人类只有在自然与社会中获得完全自由才能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宗教·科学与哲学——对我国宗教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时期以来宗教活动迅猛发展的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条件,并从人类生存发展同科学、哲学及宗教的关系,阐明了宗教活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但宗教毕竟是“人民的鸦片”,它的存在同人类赖以进步和发展的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是尖锐对立的.所以最后作者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实关系的特点提出了正确对待宗教的思想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里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文明的森林里蒇蕤共处、彼此互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宗教对立之关键在“上帝在与否”,它实则牵涉到科学与宗教的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归结为科学方法是不是人类与世界交往唯一的和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方法。科学与宗教本乃人心智活动之不同层面,前者着眼人的认知,后者关涉人的伦理。“上帝”的缺席导致人伦理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这种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巳愈益变得明显。在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就显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早期文化都带有宗教的性质.从宇宙观上说,东西方不同的观念都体现了人、神、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相比较而言,东方人更注重神化的自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神化的人,这从人类早期的绘画遗存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不同的社会生活的发展,东西方人的宇宙观和性格逐渐有了明显差异,东西方的宗教及宗教美术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差异.相对而言,东方宗教与中国画给人的印象明显地比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要柔和、含蓄而深沉,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则显得强烈而明朗.这实际上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东方民族在言行方面和思维方式方面确实比西方民族要温和、含蓄、内在一些,而西方民族则相对冲动、直白和外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如宗教、科学、艺术等等都产生于人类的需要,是人们生理、心理、精神等层面的需要的外现,"文化"是人类面临自身和外部环境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20.
简析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兼论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在科学史上,大多数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宗教情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主要表现为科学家信仰宗教和宗教精神及宗教情怀支配着科学家的人生。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与宗教精神的契合,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等。科学家宗教情结的本质是人类的形而上追求或者说终极关怀,反映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互补性。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对于科学家的人生和科学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