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女性化与中国新时期女性学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面,新时期女性创作的繁荣促使政治化界运用有别于男性化的理论对其进行评,扩大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对“人类性”写作主题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同时开阔了女性创作主题,使“私人化”写作在争鸣声中表达了独特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文本接受者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 (父 )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 ,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 ,走出困境 ,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 ;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 ,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 ;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 ,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 ,力求表现和谐的人性 ,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在当代文学及文化语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林白作为一个重要代表,可以说开了“个人化写作”的先河。《一个人的战争》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眼光观察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话语,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去书写女性本身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状态,试图建构女性自我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本接受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父)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走出困境,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力求表现和谐人性,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林白的写作往往呈现了她对女性生命意识的隐秘思考,这种写作内容的私语化和写作动机的私人化使小说带上强烈的个人化色彩。《青苔》保持了她的个人化写作特色——继续她对女性个体生命意识的探索。这种个人化写作策略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写作载体、对象以及叙述方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7.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清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间,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然而纯然单性的操作策略及“向市场示爱”的嫌疑又使这种写作本身变得尴尬、无奈。  相似文献   

8.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精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网,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然而纯然单性的操作策略及“向市场示爱”的嫌疑又使这种写作本身变得尴尬、无奈。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情感的私人化处理和面向自我的写作行为。女性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初期逐渐从失语状态突围到20世纪90年代发出独立声音。是显著的前进;但这种声音还相当微弱,只是一种“独语”状态,距离建立与男权话语社会相剥离的独立空间还较遥远。从“无语”的艰难突围到“独语”的深深寂寞。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平等充满活力的两性对话语境尚未形成,女性文学、女性小说的狂欢还没到来,因此,女性小说的繁荣不仅需要独立化的创作状态还需要真正确立自己的性别空间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90年代新生代写作、新写实写作、女性私人化写作为对象,论述其写作倾向最严重的表现就是审美想象力的丧失而沉溺于日常生活的庸俗和私人欲望中。指出其摆脱困境的可能性在于把写作实现为充满审美想象的“进入历史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孤独与狂欢——现代女性生存的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年代文坛上,以陈然、林白为代表的"私人化写作"与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欲望化写作"诠释了现代女性生存的双重困境:孤独与狂欢。从孤独与狂欢内容的叙写与相对应的叙事话语与叙事结构的运用方面探讨孤独与狂欢的生存困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徐坤在其小说中运用其独特的话语策略。无论是“反串”男角的“失语”的话语,之后在“失声的野地”上奋力“言说”,还是以女性写作守护女人的“紫禁城”,其创作目的都是为女性争取一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写作研究在20世纪末的中国成为人文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八九十年代,作为女性意识在文学中最为蓬勃的一个时间界定,女性写作话语空间无论在纵向的挖掘还是横向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又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出女性写作话语的一股暗流,即从“开放”到“负开放”的姿态演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不象男评论家们所认为的,“女性已经夺取了文化领导权”,实际上,中国的女性写作仍然没有摆脱写作的边缘状态,但一直在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拒绝边缘的写作,她们进行“躯体写作”、“女人腔写作”、“发现新词”,在建构女性的话语空间上作出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父权社会里,女性处于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的最底层,终生被禁锢在家庭、性爱的封闭性圈子内,一切社会性活动均与女性无关。今天,女性开始广泛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但是,女性“私人的、非历史的、非政治的”[1]特质依旧本改变,女性真正拥有的仍然只是“一间自己的屋子”。[2]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化”小说与真正的女性写作同时出现是理所当然的。陈染、林白抓住女性生命体验的原点,从女性身体、爱欲出发构造女性文化空间,又以女性意识作为内在立场对之进行探究、分析和领悟,这标示了当代女性写作的文化自觉,意味着男权文化空间里出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我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书写个人的女性作家。她们不写宏大的叙事,淡化历史,特别关注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况,这样的作家作品,我们称其为个人化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陈染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有一些鲜明的印记: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浓郁的孤独感;自我之恋;对理想爱情的找寻与迷茫、希望和绝望。  相似文献   

17.
杨玉珍 《文教资料》2009,(35):26-28
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女性通过写作,通过“写身体”、“用身体去写”的策略,颠覆男权、建构女性话语.在写作-话语-身体-女性主体间拉起了一夸紧密的关系链.直接影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和“身体写作”。但因其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及表述方法的悖论.对人的社会性及文化特性的生物性窄化,其思想和观点时常互相抵牾.在解蔽的同时也不断地遮蔽,甚至自我消解。故身体写作理论在发端处,即含有其无法超越的尴尬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自传体形式和躯体写作两个方面,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论对中国90年代女性写作的影响,指出90年代的女性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西方女权主义印迹,带有强烈的异域色彩,女性写作必须在借鉴女权主义文论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式的女性话语,表达中国女性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性诗歌在其繁荣时期,呈现出对男权话语中心文化的大胆而勇敢的挑战和拆解,并试图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诗歌话语模式,在女性诗歌处于几乎“失语”的历史状态下,树起了一面独特的大旗。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但最终,女性诗歌仍然陷入到了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对当代女性诗歌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女性写作古已有之。从古代妇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自发悲泣,到追求自由、平等、尊严,渴望成为男性的呐喊,女性写作完成了第一次否定,迈出了走向自身解放最初的、也是最艰难的一步、勿庸置疑,女性的这一觉醒离女性的最终解放距离尚远。这第一次否定只是打破了认同男性原则的恶性自律,并没有显示有别于男性的女性特征,而是以失落女性自己为代价,这一方面是男权话语中心地位压抑女性语言,一方面是女性由于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对自身性别难免归咎。总之,这第一次飞跃尚未显示个人话语的清晰,还需突破主流话语的强大覆盖和公共话语无情的浪潮,在“民族寓言”书写的基础上前行。那么,90年代女性话语的复归就是这一使命的充分体现,尤其是躯体语言文本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