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画师,要求学生以最经济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一位学生在卷上密密麻麻地画出了一群骆驼;另一位学生为节省笔黑,只画了许多骆驼头,还有一位学生一笔勾出两座山,又在山谷中勾出一头骆驼,后面跟着一头骆驼只露出半截身子,其余都隐在山后了.  相似文献   

2.
梁慈祥 《辅导员》2011,(26):18-19
教材原文见2010学年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P46(全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a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o)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  相似文献   

3.
徐乐盈 《教书育人》2011,(35):64-6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可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其实,仔细观察这三幅画,大徒弟和二徒  相似文献   

4.
应建清 《中学教学参考》2012,(8):120+94-120,94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朝廷招考画师,要求“用较短的时间画最多的骆驼”。应试者中,有的画了大大小小满卷的骆驼,有的则由近及远,画了一个一个驼队……一位年轻的画师仅用三分钟,而一举夺魁,他用一条线勾画出两座并排的山峰,山的这边画着刚刚露出的骆驼头,山的另一边画着骆驼的后蹄和尾巴。考官评价说:这样的作品构思巧妙,观赏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山峰背后长长的驼队,许许多多骆驼正在缓缓前行。  相似文献   

5.
佚名  洪凌云 《少年读者》2008,(11):24-24,38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相似文献   

6.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只有时时处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做别人没做到的990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一本《人才》杂志上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师要考学生的智力,给他们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看谁在这张纸上画的骆驼多。学生们便急急操笔作画。有的把骆驼画得小小的想以小求多,有的把骆驼画得挤在一起想以挤取胜。有个孩子却先凝神默想,然后在纸上画座起伏蜿延的大山,再在山的左边画只骆驼头,在山的右边画个山洞,洞口露出一个骆驼屁股。结果这位学生获得优胜。  相似文献   

8.
古时候,有一位地方官组织本城画师考试,并设立了很高的奖项,让大家都来作同一幅画。考题是:深山藏古寺。大多数画师一看题目,乐了,这还不简单?就立即画了起来。只有一位画师深思了良久方才下笔。最后,画作收了上来。猛一看,大家确实是匠心独运.功力非凡:有人画的是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塔尖。而经过深思的那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的影子,只在丛山中流泻下来的小溪旁画了一位汲水的和尚。比赛结果:画汲水和尚的那位画师荣登榜首。  相似文献   

9.
从侧面入手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位画师要考三个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一会儿,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的骆驼,他非常得  相似文献   

11.
苏轼《赠写真何充秀才》一诗中,有:“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捻箭”两句。潞州别驾是唐玄宗做临淄郡王时兼任过的官职。唐玄宗一目斜视,画师画他“横捻箭”瞄射,是为了掩饰他这个缺陷。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画像的故事:相传有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他召集全国有名的画师为他画像,要求一要画得美,二要画得真。有的画得美而不真,他说那些画师丧失了艺术良心,欺骗了人,将他们杀害了;有的画得真而不美,他又说那些画师丑化了他,也把他们杀害了。后来,有个画师要国王一只脚跪在地上瞄准射箭,并且迅速地画出了这一造型,终于达  相似文献   

12.
作文和绘画一样,都要善于构思,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相通的。这儿有几则关于画家精巧构思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许会对你们的作文有所启示。绘“藏”有人给画师们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在从山中流泻下来的小溪旁画了一位汲水的老和尚。小朋友,你说哪幅画最贴合题意?提示:第三幅。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来了。第一…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以"深山古刹"为题,请了三位画师作画。第一位淡墨浓笔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则画了丛山深林掩映的古刹一角;第三位却别出心裁地只画了一位老僧在山脚下汲水。稍加比较,第一幅画将"深山古刹"和盘托出,一览无遗;第二幅以一角暗示全景,似含蓄而实浅露;而第三幅似乎离题,但从老僧汲水于山脚,可以使人联想到深山中的古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以“深山古刹”为题,请了三位画师作画。第一位淡墨浓笔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则画了深林掩映的古刹一角;第三位却别出心裁地只画了一老僧在山脚下汲水。稍加比较,第一幅画将“深山古刹”和盘托出,一览无遗;第二幅以一角暗示全景,似含蓄而实浅露;而第三幅,似乎离题,但从老僧汲水于山脚,可以使人联想到深山中的古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费丹旭是清代人物画家。他成名的年代,正是道光皇帝当政的时候。道光皇帝有一位叔父,一只眼睛瞎,而且凹进去,很不好看。有一次,这位皇叔请画师给自己画像,画了好几幅都不满意。有的照实画,很难看,主人不满意;有的把坏眼睛画成了好眼睛,假了,主人也不满意。有一天,有人推荐说,费丹旭画人物极好。于是,费丹旭便被请到了这  相似文献   

16.
<正>逸闻趣事斋宋徽宗巧考画师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曾设立画院,招考画师。他常常亲自命题考画师的故事,在画苑、文坛广为流传。有一次,宋徽宗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因为没有新意,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有两幅画没有画绿草、红花,却被选为上乘之作,深受宋徽宗喜爱。一幅画的是:翠楼上一个唇上点一点口红的红装少女在倚栏沉思,画意新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么一则新闻:一位酷爱猫的画师在给泰国的一座古寺画壁画时,将世界最知名的猫之一——哆啦A梦嵌入其中,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其实,像这位画师一样爱猫的人,小编就认识一位。她把班级里发生的好玩儿事全都用笔画了下来,自己则在其中以一只小猫的形象偷偷出现。今天就带大家去好好认识她吧!出发之前,请准备好你的火眼金睛,因为,猫,随时都会出没哦。子艺猫就是我在辨认这只猫之前,我有义务告诉你,它是一只橙色虎斑小猫。它不是容易被人收为宠物的那种长毛描,当然和我们通常认  相似文献   

18.
古时候,有一个单眼独脚的国王,想要一幅自己的画像。请来的第一位画师画得逼真,还国王一个单眼独脚的本来面貌。可这位画师却因轻视国王招致杀身之祸。国王另请了一位画师再画。第二位画师吸取了前一位的教训,把国王画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国王看了更生气,又以欺君之罪怒杀了第  相似文献   

19.
["想啥"实例] 小时听过《县官画虎》的故事,说古时候有个县令忽发雅兴画了一只虎,遍问手下,没人敢说不像虎,自鸣得意之余请来一位画师品赏。谁知画师不给面子,坚持说那分明是猫。县官脸色铁青,唤手下将画师结结实实地打了几十板子。画师走后,县官将画扯了,重画一张,自我感觉大有长进。于是再请画师来品赏。谁知画师一言不发,县官急了:"说啊!怕什么?""怕老爷你。"县官有些得意:"谁怕谁呀。老爷我就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三个画师     
从前,有个瞎(xiā)了只眼又瘸(qué)了条腿的国王。一天,他请来三位有名的画师为他画像。第一位画师为国王画了两只炯炯有神(jiǒn jiǒnyǒu shén)的眼睛和两条粗壮(cūzhuàn)有力的腿,看上去非常威风(wēifēn)。国王看了画,气呼呼地说:“这是个不诚实的家伙,我每天都在照镜子,难道还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吗?”第二位画师就照着国王的样子画,他的画和国王一模一样,简直就像照片一样。当然,那时候照相机还没发明呢。谁知道国王气得更厉害(lìh i)了:“就算我长得不怎么样,也不能把我画得这么丑啊!”第三位画师学聪明了。他画的是国王打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