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玲  李诗海 《声屏世界》2005,(11):47-47
新闻最讲究实事求是,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该怎么个说法就怎么个说法,来不得半点的含糊。新闻稿件不用或少用模糊词,力求表达准确,这是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做到的,因为记者在第一现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只有记者最清楚。如果记者在稿件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者表达错误,编辑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电视新闻以图像为主,文稿是起到一个配合解说的作用,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用不着像报纸新闻稿那样一字一句去琢磨。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可以留存,而电视新闻文稿(解说词)是观众听后就过去了的。为此,许多电视记者对新闻文稿的写作不是很重视,平时经常草草了事。笔者认为,电视记者特别是县级台的电视记者应增强新闻文稿的写作意识,努力去改变社会上对电视记者没有报纸记者和广播记者文字功底扎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诸多元素中,画面是第一位的,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部或一条完整意义上的电视片或电视新闻,无时无刻不能没有画面。缺乏优美动人的画面,电视新闻或电视片就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专题片因其深度和广度,让观众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电视新闻专题片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极其重要的分部,要想真正理解电视新闻片,必须先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海涅说过:“语言可以把死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语言可以使侏儒变为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语言的魅力本来就有这样大,通过报刊放大流行于世后,其威力更是难以估量。 写新闻当然不反对运用流行的语言。语言是社交的工具,当代的人进行社交,理所当然要用当代活的语言。特别是在一个变动很快的社会中,新闻语言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能总用上辈子的语言,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 但是,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现在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新闻语言吸收流行语言有点过了头,有那么一种流俗的苗头在滋生。 词汇…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巨量的网络信息和网上多元的价值观念,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很大。首先是记者的报道理念会受到网上意识的渗透,其次是电视新闻文稿里会使用大量网络词汇,再次是电视新闻画面中会出现网民拍摄的视频内容。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更要强化把关意识。笔者认为,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当前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好大局,又要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重点把好导向关、文稿关和画面关。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新闻信息呈几何级增长,以至于受众只能在选择中挑取自认为有用、有趣、有意义的新闻,难怪有人称现在是读题或读图时代。对电视新闻来讲,如何才能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定要在新闻策划上下工夫,谁能策划在先,谁就占领了报道先机;谁能策划出新,谁就能报出特色。在电视新闻策划中,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家地市级电视台,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坚定不移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思想、有主题、有重点、有特色地搞好电视新闻宣传,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电视新闻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想当一名优秀的电视工作者,起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压缩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运用的今天,电视新闻要按其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确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从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方面作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图文并茂、视听兼备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特征。过去,由于电视新闻的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不那么默契甚至有点脱节,曾出现过画面、文字“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就必须明确电视新闻画面、文字与主题的关系。电视新闻的画面和文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赵妍 《记者摇篮》2012,(12):20-21
"四声",包括同期声、画面、词(报道词、解说词、串连词、评论或编后等)、字(幕或图表),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综合运用,也称为电视新闻的显性语言。显性语言的播出质量是新闻工作者所能控制的唯一"硬标准",是可评价的、有形的节目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节目审核的要点。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要  相似文献   

11.
张竞 《新闻前哨》2001,(3):12-13
电视新闻具有新闻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它还具有审美价值。因为:1、“美是生活”,电视新闻是对社会生活的及时、客观、真实的生动反映,也是对生活中美的反映,如:植物的静美、动物的健美、风景的绮丽、云霞的变幻。海洋的波涛,正义与祟高、爱情与友谊等等,即使反映的是悲剧,是丑的方面,也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东西而服务的;2、电视新闻具有的美学价值,重视了受众的审美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能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使电视新闻更有吸引力,凝聚力;3、一条电视新闻或一档新闻节目不仅能完成传递信息的功能,还能发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2.
李蕊 《视听界》2007,(3):65-65
电视标题在屏幕上的地位就总体而言,处于辅助地位;比之同步播出的文稿主体,所占篇幅很小。但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再加上一个好的标题,这样的电视新闻会更深地打动观众。十八频道《标点》新闻开办以来,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克服行业内“重新闻内容撰写,轻新闻标题制作”的倾向,不但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还诼步摸索出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主持人素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媒体责任感成为高频次出现的词汇,引起新闻从业人员的广泛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播报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最终表达形式,因此新闻媒体责任感一词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讲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怎样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我们从近年来电视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理出一些思路。一、增强新闻意识电视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新闻。因此,电视新闻质量要上去,务必要遵循和报纸广播新闻共同的新闻传播规律,即重视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与社会性的规律,这是深化新闻改革的重要途径及趋势。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卫明 《视听纵横》2004,(4):35-38
有人说,中国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过剩时代;有人说,中国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主流化时代;有人说,中国媒介的发展已经到了经营时代。电视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电视新闻的种种变盘,令现在的电视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做新闻了。现在的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搞电视新闻的感到很是困惑。尤其是省市一级地方电视台,业内要受到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8.
标题常被媒介的编辑记喻为一篇章的眼睛,特别是电视新闻。纸质媒介,题目可以据信息消费意愿反复阅读或进行选择。而电视线性特征决定了画龙点睛的“睛”稍纵即逝,标题不可能长时间“挂”在屏幕上。为此,电视新闻记更要克服看轻标题的倾向,要在5~6秒的时间内,让电视新闻标题冲击受众眼球,走下荧屏,走进心灵。如何让它走进心灵?  相似文献   

19.
狭义的稿酬,指文稿作为商品而存在的稿酬。其特点是:交换的一方———作家的产品(即作品、稿件、文稿)———直接同货币进行交换,而不同其他方式,如官职宾位交换;交换的另一方———出版商或购稿人———购买作品、稿件、文稿用货币而不用官职和宾位,他们购买的目...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的标题分为两种:提要题和屏幕题。提要题是供节目主持人说的,观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因而应像广播新闻一样兼顾说和听两个方面。即播音员说得上口,观众听得入耳。语言要通俗易懂,人一听就明白。读起来要琅琅上口,不能拗口。譬如《“十一五”我省果农人均收入将达5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