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须从概念层次上加以区分和澄清。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与特殊,明确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作为主观反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开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构"作用与"公民行为规范"作用区分开来,避免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地归结于公民教育层面。  相似文献   

2.
蒋勇 《职教通讯》2015,(2):71-7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关键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要坚持改进创新,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大学生友善品格。  相似文献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引领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此,基于教材、用好教材,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教师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开放互动的世界"一框为例,说明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应做到:教学方向要坚持立意引领;教学思路要坚持生活引领;教学手段要坚持技术引领。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李春燕同志以"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背景、理念方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设计说课稿。该课内容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化,也是对后续学习的文化引领。道德需要文化引领,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格塑造与价值引领的教化育人功能,道德与法治教师更是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李春燕同志的文章,就是人以文化、以文化人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发挥"以文化人"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是基础,"化"是关键,"人"是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根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借鉴是"文"的基础。"化"的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显性载体与隐性教育相促进,传统式灌输教育与新媒体激发教育互应用,促使社会主义廉洁观广泛成为全社会群体所提倡并普遍认可的自觉行为,构建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价值导向,高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既是实现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必然选择。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先进文化为支撑、以网络文化为重点,增强“融入”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和谐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和谐思想贯穿《道德经》始终,破解其中"为身"而"为天下"的致思理路,推阐其治化思想的微旨,寻绎其与立德树人的高度契合性,抉发其时代价值,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修身观,要统筹道德观、荣辱观、义利观、审美观和幸福观等"五观",协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维",体道修身、修身体道,以道化风、以道治学、以道齐家、以道修身,引导学生在修德、学学、修心、修行上自觉自为。  相似文献   

8.
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内在地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结构和实现过程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联.伴随着社会地位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女性群体要明确自身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责任,积极参与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当中,以实际行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9.
胡军 《职教通讯》2019,(2):30-34
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科学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外语教育的人文性和"课程思政"理念在育人功能的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和有益实践。基于中西方价值观对比视角的高职外语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成效,有效提升了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认知。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9月23日,我应邀参加"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及展示会",重点观摩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王嘉惠老师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展示课。王老师认为,除了要坚持思想性和人文性要求,有效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外,还应坚持实践性要求,拓展价值引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坚持思想性,教育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王老师独具慧眼,精心选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材料,在学生思考探究、交流争论中,悄悄传递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价值观普遍存在"坚持主流价值观与价值选择多元化并存、价值情感认同与价值行为认同不一致、价值目标设定追求满足自我与服务社会的统一"等特点。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价值观教育时,教育目标应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教育内容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原则,教育途径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党员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谈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又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在《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及《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有专门介绍。笔者认为,要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应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要坚持的原则是向哲学要高度,向史学要深度,向相关学科要宽度,向新兴学科要新度,向专业学科要精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是:认知的有机融入——"知",感情的有机融入——"信",行为的有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现代文明有序的社会是法律与道德共同调节的结果,历经历史发展积淀,现代社会普遍认同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面形成的规范,因此,以社会认同的方式践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着力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践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引领地位,使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的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结合边疆民族特色,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使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日益重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高校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价值,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内化的动态过程,并提出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321"路径。  相似文献   

19.
"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发挥优秀传统"和"文化怡情养志、涵养文明的重要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深入挖掘"和"文化的思想价值,完善"和"文化宣传教育途径,普及"和"文化精髓,创新和谐社会治理,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与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要完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内容,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德法共育"理念,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德法共育"坚持为"德法兼治"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德法共育"的实施方法既要使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般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特殊方法,包括一体式教育法、联合实践式教育法、情理结合式教育法、案例互动式教育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