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对于《论语》中“必也正名乎”(《子路》)、“必也使无讼平”(《颜渊》)一类句子,不少注译者将“必”仅看成是修饰语,把全句当作单句理解,这是值得商榷的。个人认为,《论语》中的这类句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假设复句,“必也”是偏句,表示假设条件,后面是正句,表示结果。一从文意看,这类句子都是前有所承,往往表示从反面或另一角度来说明问题,都包含着某种假设条件。试将这些句子逐一分析如下: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八佾》)  相似文献   

2.
"要不是A,就B"句式属于假设复句中的一种,实际上是借用假设句的形式来表示因果关系。从认知层面上分析,"要不是A,就B"作为假设复句的一种,在思维表达上并非具有一致性,在主观信赖程度上也并非具有顺向制约性。从语用角度上看,人们之所以将"要不是A,就B"独立出来,却不用"如果不是"的句式,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业批改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用“哪怕……也……”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造句。如: 哪怕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也要到校上课。这个句子略一看,似乎是假设复句,因为句中用了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其实这个句子是病句,为什么呢? 检查用关联词造句正确与否,不仅要看句中有没有用上关联词,还要看句中前后两分句的意思符合不符合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哪怕今天下这么大的雨”句中意思表明雨已下过或正在下,这就不存在假设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假设连词"即"成词于战国时期,语法化完成的标志是:位于假设复句从句的句首,且在分句主语前。从用法上看,连词"即"所领的假设分句常表示"不如意"的情况。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动词—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的历程,从时间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则体现了从可能性认识情态到虚拟性认识情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书平 《文教资料》2007,(33):56-57,9
"时"字前面的谓语动词为感官动词的一类时间复句"a时,b"在汉语近现代阶段发生了微妙变化。以感官动词"看"为例,这种变化主要指近代汉语中"看时"后面的分句表示"看"的结果的一类句子中的"看时"到现代汉语中大部分被"一看"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我国日语研究对日语句子结构的分析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题述论,一种是成分论。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没有很好地解决陈述方式的问题,从而也没有从本质上把日语的句子结构解释清楚。如果从陈述方式的语法意义与结构意义入手,试分析并列复句,主从复句及包孕复句的陈述方式,对确把握日语句子的结构,透彻理解日语句子所表达思想内容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看这两个句子 :(1)因为他反对 ,事情才这么不顺利。(2 )因为有人落井下石 ,他才被公司开除了。这两个都是因果复句。如果换个说法 ,同样的意思可以改用假设复句来表达。例如 :(3)要不是他反对 ,事情就不会这么不顺利了。(4)要不是有人落井下石 ,他就不会被公司开除了。“要不是 p ,就 q”句式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假设复句句式。其特殊的表达作用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第一 ,反证释因 ,加强句子的容量和论证性。这种假设复句具有“回归性”。它从“假设不是因为 p”出发 ,经过推断 ,回转来归结到对否定的否定 ,即肯定 ,从而指明正是“…  相似文献   

8.
汉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意义关系和构成方式。根据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等类型;偏正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主次之分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关系有偏有正,有主有从,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等类型。虽然复句类型和联合关系纷繁.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句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中大部分复句是借助有些特殊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来关联分句和更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不同关系的分句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连接。下面就汉语选择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取舍关系复句中的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维吾尔语表达形式加以简明总结。  相似文献   

9.
含蓄条件句是指条件分句没有明白地表示出来的条件句,也就是说这类条件句从表层结构上看不包含条件分句,即不包含由 if,unless或 in case 等引导的条件状语分句。而从深层结构即语义和语用功能上看,却暗含一个条件分句,表达一种假设意义。这种假设情况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反,多为虚拟语气,表示一种难以实现的行为或状态。现就含蓄条件句常见的结构形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请看下面的句子:①如果说长江是人体的主动脉的话,这南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细血管。(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②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同上)这两个句子都是由两个比喻分句构成,这种比喻是类喻。那么,类喻有什么特点呢?语法结构特点类喻常用复句的形式(多是表示假设的偏正复句),偏句是条件,正句则是该条件引起的合理想象。各分句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句法结构,具有通过排比增强语势的特点,结构上构成  相似文献   

11.
基础汉语课是一门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使学生掌握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并弄清句段意义上的联系和发展,从而全面掌握课文意义的一种系统化的课型。在加强基础汉语教学的前提下,由此演化出“听力理解”、“汉语对话”、“阅读与写作”等课型是十分必要的,尤其要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作为侧重点。在基础汉语教学中还应处理词语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利用语义级差观探讨了与否定词连用的含“if at all”的主从复合句的语义结构。文章经过分析讨论后指出,由于“at all”和否定词之间构成的级差关系,使与否定词连用的含“if at all”的主从复合句内含了一层让步语义。  相似文献   

13.
表存在和数量的"是"字句与"有"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和“有”表存在和表数量时常常可以互换而意义差别似乎不大,但通过分析“是”和“有”的本义可以找到它们差别的根源,从而揭示出“是”字句和“有”字句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介词虽是虚词,在句子中不作任何独立成分,但有些介词具有动态意义,可表现出动作的过程、趋向等。以to和from两个方向性运动介词为例,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成果——认知语境,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6.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7.
"立即"和"马上"都是短时义时间副词,意义和用法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联系前后语境进行比较,则二者的差别较为明显。"立即"只可表示两事件的紧接关系,不能表示某事"眼前即将发生"。"马上"可以陈述某件事情"眼前就要发生",有"即将"义,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句法、语用上的差别。另外,在句子的施动者方面、所表述的事件关系方面以及二者在句中的位置方面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适用“一词在普通语言和法律语言中都使用得很频繁,但两者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大差距.在普通语言中,“适用“是合成词,作“适合使用“讲,可以作形容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在句中常充当谓语、定语和宾语;法律语言中的“适用“是一个偏义复词,作“运用“讲,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19.
俄语中一些固定的结构,特别是一些熟语性结构在使用时具有双重语义,即表示肯定又表示否定,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合理使用,本文就主从复合句中的几个既表示否定意义的固定结构加以叙述,以求正确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20.
黄庆萱先生尝指出:语文中有为求平仄或押韵而非出于语文上自然倒装的情形。蔡宗阳先生进一步提出:为诗文格律而倒装,是修辞学上的倒装,出于作者为调和音律,突显重点,加强语势的修辞技巧,而与声韵有关。李丽文女士《诗经修辞研究》详列《诗经》为诗文格律而倒装347例,并举例详作说明。窃以为其所认定,稍嫌宽松。因此,以李书所列及蔡宗阳先生所举《大雅·桑柔》为基础,试为检讨格律倒装的认定标准。透过全面检讨《诗经》中所有“中O”结构词汇的意旨及其押韵地位,并考察先秦典籍的“中O”词汇结构与应用,得知学者所揭橥的格律倒装,确实存在。然而进行格律倒装辨识时,如果未能深究其语言习惯、词汇结构及意旨,纯依语句型态径行判定,容有可以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