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除了收入《瞿秋白文集》的《学阀万岁!》、《鬼门关以外的战争》、《罗马字的中国文还是肉麻字的中国文?》、《普通中国话的字眼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古物陈列馆》、《新中国文草案》、《论翻译》、《再论翻译》外,还有未收入文集的《中国文和中国话的关系》、《汉字和中国的言语》、《中国文和中国话的现状》、《新中国的文字革命》等篇,①以及一九二九年出版的《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和一九三○年出版的《中国拉丁化字母》小册子等。此外,在著名的《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南师大学报》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发表了黄炳坤同志的《瞿秋白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一文,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转刊复印。因此,黄文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是,当我们看完全文以后,却发现黄文所根据的引文大有问题。黄文共二十七个引文注释,其中十个引自瞿秋白的《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文。其实,《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文根本就不是瞿秋白的文章,而是彭述之的文章。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3.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期给党和战友的“遗言和诀别书”。由于至今没有找到《多余的话》的手稿,加上从表面上来看其中的消极语句似乎与瞿秋白一贯的思想不符,因此在一个相当年时期里,都认为《多余的话》是伪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就《多余的话》的真伪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大量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普遍承认《多余的话》为瞿秋白所作,但不排除敌人有可能篡改过。接着学术界开始全面的探讨和评价瞿秋白及其《多余的话》,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鲁迅和瞿秋白曾合作写过《王道诗话》等十一篇杂文,另有一篇合作的杂文《中国文与中国人》则是十月所作。前边十一篇杂文中《王道诗话》是瞿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中避难时所写,《伸冤》(瞿秋白原题《苦闷的答复》)、《大观园的人才》(瞿秋白原题《人才易得》)等十篇是秋白与鲁迅住在邻近的地方时所作。这些杂文都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执笔写成,经鲁迅作了修改,并请人誉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和《申报月刊》发表,后来分别收入鲁迅杂文集《伪自由书》和《南腔北调集》。后一篇杂文是秋白夫妇已离开大陆新村鲁迅寓所②斜对面的东照里③十二号,迁居别处,邮寄给鲁迅,同样由鲁迅修改后发表。  相似文献   

5.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伊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相似文献   

6.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拨乱反正,瞿秋白研究开始恢复了生机。首先冲破禁区、重新评价瞿秋白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文章有:陈铁健的《重评〈多余的话〉》,陈坚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不应否定》,王关兴的《批判四人帮对瞿秋白烈士的诬陷》以及《上海学术界座谈瞿秋白评价问题》,郑乃臧、唐再兴、杨杰的《关于瞿秋白……》等文。1980年6月18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纪念瞿秋白同志座谈会,周扬同志发表《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四十五周年》,称“秋白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才识卓越的领导人,他不仅挑起过革命实际工作的领导重担,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9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1927年12月瞿秋白《关于武装暴动问题》一文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经1927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的发展,到1930年5月毛泽东写成《反对本本文义》一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初步实现,1945年"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五月二十五日,在海南岛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文学家唐弢同志就方志敏的文稿《可爱的中国》是由谁传递给党中央一事,作了口头声明。唐弢同志曾写《同志的信任》一文,是《鲁迅的故事》一书中的一篇,记述方志敏临刑前将《可爱的中国》手稿托人转交鲁迅,后由鲁迅转交党中央的故事。近年来,这篇文章一直选为中学语文教材。问题的产生是:一九八一年《书林》第三期上发表了胡子婴同志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接交〈可爱的中国〉手稿的经过》,说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手稿是由她保管传递给党中央的。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少读者、中学教师写信询问此事,方志敏同志的后代方兰夫妇也曾多次要唐弢同志写  相似文献   

9.
论瞿秋白的文学批评思想体系钟俊昆瞿秋白1923年从苏联回国后,先后主持、编辑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先锋》和《新青年》等杂志。他于1923年6月15日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新青年之新宣言》一文,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介绍了瞿秋白对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向导》周刊所作出的贡献。瞿秋白在《向导》上先后发表70余篇文章,宣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列宁及其思想,并应用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和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对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在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中阐明了一系列挽救中国革命的主张。本文是作者以往发表的《翟秋白和<新青年><前锋>》、《瞿秋白和<热血日报>》、《瞿秋白和<布尔塞维克>》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瞿秋白同志殉难于福建长汀。当时,除万里转战途中的红军和西北苏区外,在白色恐怖下的黑暗中国当然不可能有悼念他的文字公开问世。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秋白同志就义一年又九个月以后,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文书,书名《殉国烈士瞿秋白》。淡褐色的封面,左上角印有秋白同志遗像,书名竖排,毛笔行书字体的“瞿秋白”三字较之“殉国烈士”四个铅字,显得格外醒目。扉页中央印有“瞿秋白同志牺牲周年纪念”几个竖排黑体字。编辑时间是一九三六年,印出来已是一九三七年的春天了。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巨匠。《子夜》是他光辉的代表作品。《子夜》在三十年代的出版,曾引起中国文坛的巨大震动。瞿秋白同志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鲁迅先生在日记、书  相似文献   

13.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狱中遗作。其魅力缘自作者不同凡响的一生经历,在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早期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着强烈暗示力的话语、话语塑形的风格,以及它向世人所展示的瞿秋白的信念、情怀和人格形象。在《多余的话》中,瞿秋白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把党建成一个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应该采取怎样的斗争策略等问题,并已触及了对革命队伍中人的价值、尊严问题的思考。《多余的话》是对历史的见证和交代,也是留给后人和未来的。《多余的话》的这些内在价值进一步彰显了其魅力。  相似文献   

14.
皮柯维支,八十年代初美国始露头角的中国学家,曾执教于加州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研究,著有《瞿秋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之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与中国》等专著。与一般西方学者不同的是,皮柯维支较客观地注意到了马克思文艺思想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明清通俗类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仅以《别头巾文》为例,即可见其一斑。与《金瓶梅词话》中别头巾文相关的文字屡次出现在明清通俗类书中,《绣谷春容》《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解人颐》等书中均有刊载。将相关文字列表予以比较,并稍加解析,可以认为通俗类书中所收《别头巾文》,除《山中一夕话》外均无作者署名,此文系无名作者所为,而《山中一夕话》中所署"一衲道人"系出版商或增订者笑笑先生伪托。《山中一夕话》中的祭头巾诗,是笑笑先生"删其陈腐,增其清新"增订上去的。  相似文献   

16.
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是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改写本,这部汉文小说中包涵着忠君、崇儒等多种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下均简称《饿》和《赤》)作为中国新文学最早的两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作者瞿秋白本人和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对中共党史来说,它们的意义更加伟大.《饿》实际上是瞿秋白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飞跃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赤》则是瞿秋白基本完成上述飞跃后开始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前进的历史.从《饿》到《赤》,瞿秋白的思想一步步地完成了质的变化,《赤》写成的一九二二年,便是瞿秋白思想分质的界线.这一年,他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辉道路.《饿》和《赤》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现代史上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光明、不断前进的闪光足迹,也为研究我们伟大的党开创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现行统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的阅读课文中选有瞿秋白同志的《鲁迅的精神》,本来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它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帮助青年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战斗精神,有很大的教益。它本来是一篇传统教材,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前半期均作过高中课文。十年浩劫中,有人对瞿秋白同志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诬蔑,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诬为叛徒,极尽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之能事。这篇文章自然受到批判和淘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9.
汤志钧同志在《文物》1980年第7期发表了《<大同书>手稿及其成书年代》一文(以下简称汤文),根据在上海博物馆发现的康有为《大同书》手稿,进行了考证。我认为手稿的发现是重要的,汤文的考证也是有益的。但汤文却认定这个手稿“是最初属草时的稿本”,不可能是原稿被抄没后另行缮述的稿本,即在此之前没有更早的稿本了,1884年康有为没有撰过《大同书》,康说撰于此年,那是他倒填年月。对这种看法,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一组名为《金云翘新传》的手抄本小说插图,该手稿现藏大英图书馆.该书原著为中国明末小说,后经越南作家阮攸改编成喃文叙事诗.令作者感兴趣的是该手稿中附有大量绘制精美的水墨故事插图,画面效果及表现手法均属典型的“中国式”作品.尽管该手稿插图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明朝的故事,但细微之处却反映了十九世纪越南本土特征,且可与相关文献及影像资料相印证,此种现象,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