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出高校学报的特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韬奋先生说:“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刊物,生存还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报缺乏个性和特色已成通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办出专栏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报形成特色的三个突破口。专栏特色———强化“编”的功能办出专...  相似文献   

2.
坚持办刊方针办出通报特色《物理》编委会,《物理》编辑部学术类自然科学期刊通常包括学报和通报两类。《物理》属于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通报类刊物。通报类刊物的办刊方针既不同于学报,又不同于科普刊物。它的内容和形式既不能向学报靠拢,也不能向科普刊物看齐。它的选...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大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区别于其他成人高校。电大校园文化是随着电大的产生与发展而存在与发展的,是在传承和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中前进的,是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本文就如何发展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名栏打造名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4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的“科技与社会”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名栏”。作为栏目主持人 ,略谈工作体会 ,以期抛砖引玉。   一、“名栏”和“名刊”的关系  首先 ,“名栏”是刊物特色的基础 ,没有“名栏”的“名刊”是没有特色的“名刊”。刊物没有独具特色的优势栏目 ,就如同一个人没有鲜明的个性而沦于平庸一样。作为反映学报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名栏应该体现学报自身和学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学报通过特定的栏目 ,连续发表某一重大问题的相关系列论文就可以体现一定的特色。特殊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杨玲 《编辑学刊》2005,(4):64-66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 何谓特色?我以为,它应该是事物特有的色彩、风格,是一事物与它事物相区别的地方.那些相貌平平、没有特色的期刊,如同枯萎的花朵,被读者冷落是意料中事.如何办出特色,方法自然很多,在此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6.
《福建电大学报》是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将于1999年正式启用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出版。 本刊立足电大,面向社会,坚持“双百”方针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广泛吸纳风格不同的具有较高质量的文稿,展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电大教育改革和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凡商品都必须进入市场参与竟争。扬长避短是竞争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报纸如林的报业市场上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特色。谁没有自家的特色,谁就没有地位。广播电视报来来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强化“依附性”,突出特色;另一方面又必须善于借鉴,优化“超脱性”,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求。也许真正操作起来,前者较易行,后者却更难办。超脱性对于广播电视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广播电视报特性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不仅可以拓宽读者…  相似文献   

8.
办报纸、办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有个性。不然,大家都是一个面孔,都是一个腔调,就没有味道了。 在全国的刊物中,《半月谈》发行量多年来“雄居”第一。我曾说过,《半月谈》是“中华第一刊”。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有关信息的分析、归纳入手,运用对立统一方法得出“需求推动”的结论,并论述了“需求推动”方针应遵循的原则。指出“需求推动论”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其前提是“需求”,核心是“推动”,以“需求”决定“推动”的力度。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国、穷国办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略。文章还就充当现代远程教育主力军的广播电视大学如何贯彻这一方针提出了五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编采人员对新闻事业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广播特色取得最佳效益”。简单说,就是对一档新闻、一组新闻或一条新闻提前设计报道思路,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包装,让广播新闻具有较强的可听性。那么,广播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呢?第一、广播编辑要善于对突发事件进行策划,进行滚动报道广播在策划报道突发事件中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在当今传媒业激烈的竞争中,广播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具有最快速度传递新闻信息的特点。没有实效,广播新闻就会黯然失色,甚至没有立足之地,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学不完的东西,而学报编辑要善于向社会学习,向社会寻找学报改革与发展的生机。学报编辑要破除不合时宜的办刊观念,提高面向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的特色意识,把学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社会效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广播、电视、音像、文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多媒体远距离教育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各种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信息沟通的桥梁。电大图书馆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为电大教育服务是其基本职能,因此各种教学媒体理所当然地列入了电大图书馆收藏范围。在图书馆浩翰的藏书中,教学文献所占的数量比例虽不是最大,但却始终处于核心文献的地位。做好图书馆教学文献建设工作,不仅是为了体现电大图书馆的办馆特色,更主要的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文献保障。本文就如何加强电大图书馆教学文献建设问题浅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广播要自己走路,成为“舆论中心”之一,就不能象十年动乱期间那样“只吃报纸”,当“传声筒”。它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努力发展自编自采节目,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出水平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在这中间,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能动作用,积极提高编辑工作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广播的特点企业广播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一样,有它的自身特点,即它的贴近性、行业性和时效性。企业广播不同于国家办的各级电台的广播。后者触及面广,系统性强;企业广播所触及的则是本企业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大学是改革中诞生的一所社会化、开放性的高等学校,它从成立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对大、中专普通班毕业生实行“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制度。十几年来,电大虽然实行这种就业制度,但有大批毕业生走上各种不同的生产和工作岗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大学在80年代里,它的发展已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面对广播电视大学90年代的新形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它在90年代的主要任务: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稳步发展以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开展以知识更新为目标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为各行各业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对台广播 特色取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港澳广播不同于对内广播,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广播,它是一项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工作,有着较强的特殊性。目前全国共有16家对台港澳广播的电台,金陵之声便是其中之一,如何与中央台和其他电台有所区别,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力和生存的基础,学报的学术质量问题是学报工作永恒的主题。影响学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大致归纳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我们在分析广播电视大学等高职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是80年代崛起在报界的一支新军。它与其他报纸相比,不过是新闻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而已,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朵小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多年办报的实践告诉我们,广播电视报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内在质量,没有质量,没有特色,就不可能赢得更多的读者。那么,怎样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报纸的可读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广播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