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以及突破已有的科学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两个方面;科学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必须做到:利用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加强创造思维训练提高科学方法;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一、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而产生的有创见的思维,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新颖性、独特性、突破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或与科学知识发展相一致的价值和信念[1].科学本质的内涵包括:(1)科学知识是暂定性的;(2)科学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基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3)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性和主观性;(4)科学知识与社会和文化有关;(5)科学理论是建构的(从...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知识及系统科学原理对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很重要;系统科学与思维创造性中各种思维的培养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大学物理学教学要在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目标上培养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求异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不断扩展思路,选择最佳途径的过程。也是从已有思路出发,在选择科学信息中,依靠直觉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猜想和创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们的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三百多种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求异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它的核心是从已有的知识、技术出发,通过借鉴、组合、想象、变通得出新的更加完美的、更有价值的方法,即便是创造。求异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基本特点,是开启科学发现的灵感,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品格,它对我们培养新时代的创造精神的开拓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想象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发挥高度的抽象和联想能力,超越现实条件,猜测未知的客观规律,设想未知的变化过程,描绘科学发展和人类征服客观世界的奇妙远景,提出一种为人们所向往的目标和理想。科学想象具有科学性、想象性、现实性的特点,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着最主动、最积极、最有创造性的作用。研究创造性思维必须研究科学想象。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和直觉性,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取得的思维成果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培养,即科学地促进它们的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韩延明教授的新著《大学理念论纲》,以开阔的视野、拓宽的思路、严谨的体系结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流畅的表达方式。明晰、整合了大学理念的内涵、流变与趋向,提出了现代大学所应秉持的理想追求和教育理念,构建起富有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的“大学理念”理论体系。是作者才、胆、识、力诸美兼具的学术精品,是一部关于大学理念研究的开拓性、创新性、前瞻性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有效手段.以科研项目为支撑进行环境化学开放性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环境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该学科前沿知识,有助于学生把握科研思路,培养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勤奋严谨的科研态度、踏实刻苦的工作作风及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对临沂大学环境化学开放性实验在指导教师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形式及实验综合考核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14.
伍世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是郭学研究中一部有学术力度的新作。敢为人先的崭新命题,中西诗学互动原则中以个案的思索而洞观全貌的创意,诗学与创作实践“互证”的理路,都使得该著在郭学研究中具有新的开拓意义。此外,严谨而肯綮的论证,清新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严谨扎实的学风也使得该著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的思维方式开辟了对人的认识的新领地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新标准两个方面论述了思维方式科学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青 《教育科学》2021,37(1):61-68
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分化逐渐加深了两类知识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两类知识的探讨旨在以批判性思维作为弥合两类知识分裂之突破口。科学知识中的批判性思维重在对客观真理的追寻,具体指向对逻辑思维不足、神学和迷信的批判。人文知识中的批判性思维重在对精神世界的观照,具体指向对技术主义弊端和绝对客观主义的批判。尽管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中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不尽相同,但批判性思维强调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自我反思,这为批判性思维促进两类知识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从起点、过程、目的三个层面建构批判性思维促进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融合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科学—人文"知识教学联合体以达成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知识融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科学写作是将学生的科学理解和科学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外在表征的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知识转换模型作为解释学生科学写作心理过程的理论框架,有效揭示了写作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与知识陈述模型相比,基于知识转换模型的科学写作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成与建构新知识,凸显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基于知识转换模型的科学写作需要教师明确科学写作目的,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学生写作;引导学生设定科学写作目标,形成任务的心理表征;指导学生在科学写作的体裁与功能之间建立联系,激活问题空间;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品读者,推动知识转换的进程;重视对学生科学写作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科学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借鉴国外课程经验可知,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与农村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主动学习与价值评判的形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路径:着重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科学课程的动态生成,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The goal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all disciplines is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The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is nothing new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when Socrates challenged hi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knowledge, beliefs, and behaviors by interrogating them.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Socrates would press his students until they could provide reasons a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and would dismiss those beliefs and decisions that could not be supported with evidence. Today, scientific critical analysis in medicine is termed evidence-based medical practice (EBMP), or comparative effectiv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过程中,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培养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成为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