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汪华(587-649)是隋末起兵保障歙、宣、杭、睦、婺、饶人州的农民首领,号称吴千,保境安民,积极促成域内入徒氏族和山越土著的融合,在周边战乱烽火之时,域内百姓安居乐业,十年不见兵戈。在唐兴隋灭的朝代更替之时,汪华又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归附唐王朝,维护大一统,使域内百姓免于刀兵之火。由于汪华保境安民,  相似文献   

2.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汪华,人称汪公大帝,一直受到徽州百姓的敬爱崇拜.但是在<新安志>问世前,正史记载语焉不详,存有矛盾,并骂其为"贼".罗愿深受徽州百姓敬爱崇拜汪华的感染,在<新安志>中全面深入研究汪华,为新安之神汪华立传,为主动降唐的"王之大节"辩护,并深刻揭示新安之神汪华即靖民之神、安定和谐之神.  相似文献   

5.
根据清末与民国期间歙县瞻淇祭祀王祖汪华的一些簿册文书,实录了正月庙祀的日程安排,重点介绍了十八朝祭,庙内铺设,演出剧目,神前三十六碗,祭祀经费来源,还实录了二月标祀过程和三月十六族标祀的轮管与礼仪,并与张许二帝祭作了对照,表明王祖祭极为隆重,反映了汪华在徽州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这与汪华生前保境、降唐与死后“显灵”,也与当地百姓祈求安定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原郡作为汉廷与匈奴交战的主阵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太守往往多选当时颇具影响的人物担任。汉代五原太守肩负着抗击匈奴、保境安民、管理罪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有关"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的神异传说和神灵崇拜,是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民俗文化和官方思想交织而成的矛盾体与复合物,包含丰富、意蕴复杂。应该坚持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立场,对古代文献和历史传说进行细心解码、科学解读,从神奇怪异的文化形态中探求出某些积极可取的人文精神,用以丰富正在创建的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是唐末五代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治理福建的数十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方略,积极进行开发活动,使原先比较落后的闽地成为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区域。 一、维护统一,保境安民 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农民起义失败后,军阀割据势力独霸一方,各自为政,闽地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光启元年(885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部由河南经江西入闽,顺应百姓渴求安定统一的心理,先后消灭了泉州、福州等地  相似文献   

9.
韩琦根据宋夏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对西夏的策略,先后提出攻、守、和三策。韩琦无论是主和,还是主守、主攻,都是为了保境安民,以实力遏制西夏的侵优,维护北宋的尊严和宋夏之间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0.
陈济棠治粤八年时期,为了“造成模范新广东”与巩固自己的统治,革新与稳固政权,保境安民,大力发展广东地方工业,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与培养人才,这些客观上推动了广东民生建设工程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作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方军阀,其民生思想与建设也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林冲原本是国家政权的维护者。天王堂是驱敌护国、保境安民的象征。林冲是这一象征的具体执行者。草料场,是大宋江山的物质基础,属于大宋国家统治秩序的基础部分。林冲发配沧州,离开天王堂,转调草料场,一不得其位,二不得其人,三不得其果,这一地点的转换具有强烈的隐喻色彩,正是《水浒传》“官逼民反”主题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2.
西晋末年,我国北方长期陷入分裂割据状态,黄河流域的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割据河西地区的"五凉"政权,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原流民,促使河西的经济、文化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近代史上,马步芳家族的统治长达37年之久。青海西南与西藏接壤,境内生活着大量的藏民,因此不可避免地与西藏存在着政治、经济、宗教、边界纠纷等联系。马步芳执政青海期间,其对藏政策既表现出维护桑梓、保境安民的一面,又兼有拓边扩张的一面。马步芳与西藏地方关系中也有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德明经营夏州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对外调整外交策略,主动臣宋,注意保持发展同辽的联盟关系,同时开拓夏州后方基地,攻取河西走廊;对内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注重同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李德明为党项族的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李元昊建国创造了条件,是西夏政权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江右地区的迅速发展,表现尤为明显。钟传、彭玕等豪杰竞起,保境安民,重视教,治绩卓。彭玕家族迁入湘西土家族发展,延续至于明清。宋齐丘对南唐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赋税政策的积极影响,持续至北宋中期。江右豪杰的活动不仅为本地区在宋代的繁盛奠定基础,并且在唐宋之间学术取向与思想建设重心的转换中,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在1930年5月发生的中原大战中,初则采取保境安民,严守中立的明智之举,后则在切望国内和平统一,以御外患的思想指导下,在蒋介石高官厚禄,封官许地的诱惑下,举兵入关,助蒋平息了反蒋各派军阀,暂时实现了和平统一,但又受制于蒋,致使东北防务空虚,为日本军国主义推展大陆政策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8.
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  相似文献   

19.
五代十国时期是乱世社会,但乱中有治。地处东南一隅的吴越国,虽是一个小国、弱国,但在乱世中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客观原因;钱氏抓住历史付予的偏霸的机遇,对外处理好与中原王朝及邻国的关系,对内发展经济、保境安民是主观原因。钱氏立国近百年,对江浙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池州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庙建立于梁朝,是我国历史上较早构建昭明太子信仰的地方。它是在梁武帝的皇储制度引发战争危机的情况下,池州地方上为保境安民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池州昭明太子信仰形成于梁朝,发展于唐朝,兴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明清以来与广大城乡庙会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官民互动、祭神演剧的娱乐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