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能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够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如何在保证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同时,既能培养出数学尖子生,又能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呢?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运用分层递进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才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和难度不同的作业训练,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和提高的机会,使他们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呢?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应该贯穿数学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主动地发展,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臧延亮 《考试周刊》2014,(98):74-7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漆国兰 《贵州教育》2011,(21):40+43-40,43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着重关注了每一位学生,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的观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既要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个别差异。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于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而"数学分层测试卡"(下称"测试卡")的问世,指明了方向,点燃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灯。它的实施推广与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再一次有力证明,优秀可以塑造,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黄文扬 《陕西教育》2004,(12):20-20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与儿童换位思考,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去体验.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实施最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基”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给每一位学生攀登的阶梯.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于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受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视.一、分层教学的理念研究所谓的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正视差异,具备层次性和多样性,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为数学英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互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调配潜在的教学资源,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充分体现在我们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应是小主人们主动参与并最终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数学课程标准黼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问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所有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愿意看到的情况,当然也是每一个数学教育者得梦想。但是教学中,若教师只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忽视对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正确判断,就会出现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本文主要根据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点评,力求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能以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生动地揭示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其本质还是提倡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同样,《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仍然应当践行这一理念,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有选择自己学习方式和行为的机会,"会飞的"让其飞,"会跑的"助其跑,"会走的"促其走。回顾几年的教学研究历程,我们有所得: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论述充分确立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清晰地阐明了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即数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适应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