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蔡立年 《垂钓》2007,7(2):45-45
“跑铅”一词还是我学会悬坠钓以后才知道的,顾名思义就是跑动的铅,也就是说在垂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天气、水流的影响,在铅坠完全着底钓钝的情况下,将空心铅坠上方的太空豆,向上调整出一定的距离,使鱼儿吞食饵料后拖动鱼钩的信号不被铅坠的重量影响,进而迅速地传递到浮标,让垂钓者不失时机地提竿起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3.
游走铅     
张炎冰 《钓鱼》2010,(19):19-19
在传统钓组中,铅坠的作用是让钩快速下沉,并在钩沉底后起稳定钩位和抵御流水的作用。悬坠多了一项:平衡钓组。然而,在竞技创造了围追堵截,从钓底到钓离底,再到钓浮、打水皮的全泳层钓法后,铅坠的轻重、“死”活、高低不仅影响了线组的运动,还对寻找鱼层、改善鱼口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郅辽 《钓鱼》2012,(17):18-20
钓快鱼四种钓法——钓底、钓离底、钓行程、打浮,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交叉运用,谁也不会一种钓法钓到底,之所以如此与诱鱼有关。“台钓”前坠钩沉底钓底层鱼,与此配合诱鱼都是底诱。  相似文献   

5.
拖钓鲫鱼     
谷晓林 《垂钓》2005,5(9):21-22
现如今,竞技钓与休闲钓的界限愈发朦胧,竞技钓在融合休闲钓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跑铅”、“小跑铅”,休闲钓也借鉴了竞技钓的调钓理念,出现了钓“一标深”、“钓过程”等创新钓法。尤其是一些休闲钓的“黑侠”,不断发掘“黑坑”技法,与塘主可谓是“针尖麦芒”、各领风骚。浮钓鲫鱼的技术发展至今,技法已多为钓友们所熟识,此中高手多不胜举。本人痴玩几年后,也得一左道旁门一—拖钓鲫鱼之法,现拿出与钓友共享。  相似文献   

6.
也谈跑铅     
罗接林 《垂钓》2006,6(11):22-23
跑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让铅坠在钓线上跑动、移动的意思,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让坠子能够在钓线上自由活动的一种钓法。跑铅不仅适用于淡水钓,也适用于海水钓。我们在用爆炸钩或串钩等抛竿钓法中,通常是不把坠子固定,有意让坠子在钓组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鱼中钩后就可以在不牵动坠子或少牵动坠子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通过主线将中钩信号传到竿梢上。笔者认为这就是跑铅的一种。而在手竿垂钓领域,在悬坠钓法传人大陆以前,我们基本没谈过跑铅,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这种钓法。  相似文献   

7.
张洪波 《中国钓鱼》2006,(11):18-18
一、解释 无漂流水钓即不需用漂,加重配铅,钓流水区域;跑铅流水钓即将原带漂钓组加重配铅,将铅皮座上面的太空豆捋上去留下一定间隙后,钓缓流区域。  相似文献   

8.
肖红卫 《垂钓》2006,6(6):30-31
过去人们垂钓多用长竿、短线、七星标的传统钓法,自从悬坠钓术传入大陆后,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喜爱上这种先进的垂钓方法。不论在养殖鱼塘或是野外湖泊,悬坠钓法都被钓鱼人所广泛使用。如今,悬坠钓法已被国内广大钓鱼人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的革新:钓浮、钓翻身、钓跑铅、逗钓、拖钓等,这些新技法已和最开始的悬坠钓法大不一样。而我们垂钓时遇到鱼情发生变化,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调整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尚立和 《钓鱼》2008,(14):20-21
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尊重事实好 ①尊重客观事实。在你的文章中,把悬坠底钓一触一拖状态的获鱼信号说成全是口动信号下顿,把钓获鲑鱼的漂尖信号说成是“小顿口清晰,竿竿正口”,把底坠跑铅钓的获鱼信号说成是“顿口清晰,信号准确”,基本否定了钓鱼时漂尖会首先反映体动信号的情况。我认为是片面的。我不是说没有下顿信号,  相似文献   

10.
李歌 《垂钓》2006,6(5):27-29
大棚内的小鲫鱼池,平时钓友练竿不断,周六、周日可达五六十人,最终“大生口暴连”的特殊鱼情延续了一周左右就结束了。这期间钓鱼时用到的“水皮节奏钓法”、“定层看标法”、“跑铅钓快鱼”等招数,皆以抓双尾为追求,我在《2005年实战回厩》中已向大家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沙愚 《钓鱼》2010,(9):20-21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12.
史为林 《钓鱼》2009,(14):11-13
《钓鱼》杂志2009·1(下)和2(上)分别刊登了刘定龙先生的文章《悬坠钓技术五十讲(21——22)》和张铨先生的文章《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都对“跑铅钓”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读后很受启发。笔者在流水中使用过跑铅钓,对铅坠是否真正能在水底“跑”起来,“跑”起来是什么状态,因看不见,也没有细究过,钓友们都这么说,也就信以为真。读了两位先生的文章,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3.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9):28-28
跑铅钓法“台钓”把落在水底的铅坠提起来了,成了悬坠,可是人们很快发现,在浮标的上浮力平衡了坠钩重量之后,诸如走水、鱼口乱、闹小鱼等等都与坠离底后浮标反映鱼讯的夸张有关,于是有人想到坠钩落底,想到子线卧底可以抗拒流水,可以咬死钩。可是两端分系子线和母线的固定式铅坠  相似文献   

14.
沙愚 《钓鱼》2010,(8):22-23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15.
之晔 《钓鱼》2004,(16):28-29
钓了50年鱼,估计视力衰退已看不清标尖动作的张铨先生说,悬坠不能颠覆沉底钓,并用“老年钓协的小型比赛中我采用悬坠钓获第一名”来证明自己对悬坠钓有相当认识。笔者从1989年认识悬坠钓组.十几年来与数十名垂钓大师接触,感慨之深是前30年的鱼都白钓了。特别是在程宁以二力平衡说解释悬坠.吉彦军、化绍新用钓跑铅解决了猾鱼咬钩微弱的难题之后.对悬坠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衣善新 《钓鱼》2006,(5):18-19
读了华朝熙钓友的[悬坠钓鲤鱼上钩概率低](见[钓鱼]2006年第2期)文章,有点不同看法。首先,我同意华钓友对悬坠钓的定义:坠不落底,悬于半水。在这些年的钓鱼文章里,有相当多的钓友(包括华钓友)对悬坠钓的理解过于片面。一提悬坠钓,就说是短竿、细线、小钩钓小鱼。一提传统钓,就说是长竿、粗线、大钩钓大鱼。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悬坠钓与传统钓的根本区别是坠是否悬空。不管你用什么竿,用什么线,用什么饵,只要坠悬在半水,都可称为悬坠钓法;只要铅坠落了底,那就是传统钓法(底坠钓法)。一些钓友把跑铅钓法说成是悬坠钓法,无非是美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大禄 《钓鱼》2005,(10):19-19
在《回忆与思考》(二)等篇章中,作者论及”钓组二力平衡”时认为,只有悬坠钓组在调整中可以做到“实现二力平衡”,而传统钓组则“只能调整失衡”。他说:”当鱼漂的排水量和它本身具有的上浮力(笔者按.前面已经说过了——它是根本不存的)小于钩坠重量的时候,坠钩沉底在任何钓组都是一样的,但悬坠钓组可以通过修剪铅皮来实现平衡。尽管在此之前,传统钓组已有了保险丝缠绕的线,替代铅坠的做法即使有了调整铅重的自由也都没有触及坠漂失衡这个千年不变的格式,它能做到的只是调整失衡,至于减轻坠重钩饵一起悬离水底,是一种失衡变为另一种失衡。“坠往上跑,让钩留在水底就不是广义的鱼漂所能承担的。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6,(24):24-25
四、广州无极“鱼神YS0024”大头短身浮标是指这样一种类型:直径大,近似纺锤形而稍长,标身上下锥体作二八或超过二八分割。在“鳞池(中接口)”得到钓手好评,“鱼神YS008”钓底钓浮皆有良好表现,惟调低目而显得向上牵引不足,而希望集两者之长成为钓友呼声之后“鱼眼”出现了。然而,竹脚的稳定性和加长标尖使它战罗非有功,而按常规调  相似文献   

20.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