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翟永坤,字资生,笔名容坤,生于一九○○年十月,卒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父亲年青在北京求学时期,因从事文学创作关系,曾多次拜访过鲁迅,聆听过先生的教诲.一九二六年秋,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最后定居上海,其间,和我父亲有过多次书信来往.《鲁迅书信集》中选载的鲁迅给翟永坤的七封信,应是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经历与思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式的描写。童年不仅仅是鲁迅文学描写、表现的对象,也是鲁迅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鲁迅对儿童童年生活的态度和关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儿童教育的思想。因此鲁迅在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儿童教育家。正如柳亚子先生所推崇的那样:"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3.
同一篇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认识,对于鲁迅《故乡》的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有人认为“反映了纯真的人性被扭曲”;有人认为“表达了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做乡》的主题是多元的,鲁迅的思想是复杂的,彷徨的。他既对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制度强烈不满,主张改革,又对辛亥革命的不成功给人民带来困苦表现出无奈。  相似文献   

4.
孙犁的作品诗思如火,情真意美。他“不一定妄想超越别人,但是他希望向读者提供一点新鲜的东西,就是希望在艺术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他的创作实践说明,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 第一,独特的感受。孙犁的作品浓郁的抒情洋溢其中。这种抒情,来自于作家对他笔下人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和熟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家乡人民正直、朴质、勤劳、善良的可贵精神,家乡人民在艰苦斗争生活。正义战争中的不屈表现,激发滋养了作家“爱”的思想,因而他能够更深刻更本质地理解所要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无论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荷花淀》、《嘱咐》中还是在他的现实小说《铁木前传》中。作者都把挖掘人民心灵深处的美作为重笔来写。而战争过程,农村政治运动则几笔带过。他把小说作为“思想感情的体现”。 第二,精巧的构思。孙犁捕捉生活形象的方式很独特。他具有“诗人气质”,他往往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那一部分,最打动自己的一瞬间,加以精巧的构思,浓墨重彩地描写。孙犁小说善于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或事件最重要最特殊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让读者通过这样鲜亮的环节,去抓住整条的环链,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非主要的特点、不鲜明的地方则坚决地舍去,以期达到构成质朴、单纯和完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先生在《风筝》里的这句话,可以说就是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其实,在先生的心目中,孩提时代一定要有游戏,否则,他的童年便是灰暗无光的。一、《风筝》:别人的阻梗系不住飘飞的开心真正的童年离不开游戏,尤其是十岁内外的人,正是  相似文献   

6.
鲁迅最初是以写小说开始他的战斗和文学生涯的.《呐喊》和《徬徨》共收集了他的二十五个短篇小说,另外还有一本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他三十一岁那年写就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直至他逝世后才由别人收集在他《集外集拾遗》里.这就是鲁迅的全说小部创作.其中最长的是《阿Q正传》,在《鲁迅全集》里占了四十一页,二万四千二百字;最短的是《一件小事》,在《鲁迅全集》里仅占两页零五行,一千二百字.尽管鲁迅小说的数量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艺术上却是短与典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九二四年所作的小说《祝福》,其前因可上溯至一九○三年他所译的雨果的随感录《哀尘》。从《哀尘》到《悲惨世界》与《祝福》,在主题、人物等方面存在种种相似之处,这是雨果与鲁迅作品之间具有影响关系的佐证。当然,鲁迅的创作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作品,《祝福》着重强调的是人物深刻的精神悲剧。与上述看法相联系,根据《哀尘》及鲁迅手书《附记》提供的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至迟在一九○三年(而不是一般所说的一九○四年),鲁迅思想已经发生了从科学救国到文艺救国的重要变化。通过“精神革命”来拯救祖国的看法,已经在他的世界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9.
论《风波》     
《风波》作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这小说向来似乎并不很受人重视,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鲁迅在里面第一次反映了辛亥革命同农民阶级的关系,并且初次就这方面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后他的一系列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大抵沿《风波》而来,只是反映辛亥革命的历史真实更深广,思想也更深邃了。其次,鲁迅在这小说里第一次显示了他描写农村生活风习和通过农民日常的悲喜剧揭示重大历史问题的卓越的艺术才能。在鲁迅所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中,《风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在小说里所描绘的辛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鲁迅作品最显著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他在《集外集〈穷人〉小引》一文里说:“……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任何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七年十二月,由河南省留日学生创办的《河南》杂志在日本东京出版。在《河南》出刊期间,鲁迅曾多次为该刊撰稿,成为《河南》杂志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探讨鲁迅与《河南》杂志的关系,对于研究鲁迅早期著作,阐述鲁迅早期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后革命时代,张广天的"民谣清唱史诗剧"《鲁迅先生》并未彻底告别革命,而是在"人民戏剧"、"人民美学"的指引下,以"民谣清唱"的形式和接续文革样板戏的人物塑造方式重构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集体性鲁迅形象。这样的鲁迅形象重构方式在后革命文化语境中独树一帜,一方面张广天力图恢复一个"公共领域"里的鲁迅形象,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借鲁迅形象传递其剧作的民众思想以及其对当下解构鲁迅、怀疑鲁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15.
<正> 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鲁迅的思想无疑经历过巨大的飞跃。对于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他的认识也同样经历过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如对尼采的认识就经过了从肯定到否定的明显变化,但对于老庄思想,他却以坚决的批判态度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从1907年至1936年,先后三十余次提到老庄及其思想与著作,并且以《史记》、《庄子》为基础,创作了以老庄为主要人物的历史小说《出关》、《起死》,鲁迅对老庄思想这种持久的注意、自始至终的批判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服从于精神启蒙、思想革命的创作目的,以《呐喊》《彷徨》为代表的鲁迅小说主要是一种精神叙事。与这种精神叙事相适应,鲁迅小说在大的空间选择上主要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为厚重的乡土中国———他的故乡绍兴为蓝本,在小的空间上则主要选择了最能展现人物灵魂、最能使人物说的封闭的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表现上,鲁迅小说采取了遗貌取神的策略,突出了它们的铁屋子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写人记事这类文章,阅读时如何理清写人记事的关系呢?一、了解背景背景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环境,它对人物思想性格有重要的影响.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其性格特征是非常典型的.他有自发的革命要求,又不理解革命;他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又自私、狭隘、封建、保守落后、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成为了自发的革命要求和落后的思想意识的统一体.因此,他干了许多滑稽可笑的事,他为什么有这种“精神胜利法”呢?都与背景有关.鲁迅写《阿Q正传》,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阿Q生活的未庄是一个偏僻的乡村,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一条能航行  相似文献   

18.
对于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长期以来 ,理论界似乎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其腐朽的思想文化。这大大违背了鲁迅的创作初衷。如此研究鲁迅思想 ,其结局只能是思想离鲁迅越来越远。的确 ,凸现封建文化因素对人们心灵的扭曲和戕害是《呐喊》、《彷徨》的基本着眼点 ,但着力于对国民盲从封建文化心理的透视 ,“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才是我们解读其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要义和根本。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云 :婚姻是金漆的鸟笼 ,笼外的鸟想住进去 ,笼里的鸟想飞出来 ;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内的人想逃出…  相似文献   

19.
要在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短文里准确地反映一个伟大人物的全部人格,生动地写出他的思想立场、战斗风格、精神力量以至气度来,这确实是谈何容易。然而,唐弢同志却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琐忆》就是一帧十分成功的鲁迅先生的写照。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他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亲聆教诲、熟谙鲁迅的著述,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精巧细密的艺术构思了。那么,《琐忆》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一是纲举目张,展现全貌。这是《琐忆》结构的主要特色。文章开头就提起了全文的纲:“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20.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鲁迅笔下的一个鞭挞对象,这一点任何有关《祝福》的论述、认识都是相同的。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这个分析确实是不少参考书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