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楚辞补注>本身的注释情况以及<楚辞补注>对五臣注的取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楚辞补注>"补曰"前出现的五臣注的内容不是后人增补的,而应是补注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一文是1999年出版的我的同名专著的前言.这本著作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为"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时,就专心于<春秋左传>的研读,毕业论文是<左传人物形象论>,并完成了80万字的<春秋左传直解>一书.从<左传>人手,又研读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籍.这样,对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995年,正好广西师大出版社要编写一套以文体分类的文学史,约我写史传文学部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也就有了这篇前言.  相似文献   

3.
"回灯"怎解     
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中的"回灯"注解迥然不同.有的注释为"把灯芯捻大一些",有的注释为"重新掌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注释也是"重新掌灯".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第989页注释为"把已撤了的灯拿回来".陶今雁先生编写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又注释为"移灯".  相似文献   

4.
“徐趋”应作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2003年5月第一版)对所选<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入而徐趋"的注释是:"[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窃以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册选入了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其中对于"黄花"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频烦"何义     
杜甫的七律<蜀相>,被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为"自主欣赏"课文.对诗中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频烦"一词,课本注释为:"频烦,犹‘频繁',多次."  相似文献   

7.
杨朱学说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说,从先秦开始被扭曲,或被人指责为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或将之与道家学说联系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先秦典籍和<列子·杨朱篇>的有关记载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杨朱学说"为我"的宗旨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人、为天下,天下大治.但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并分析了其消亡及被扭曲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发行4亿多册,注释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新华字典>1911年修订重排本修订、出版于文革期间,是<新华字典>众多版本中极为特殊的一个版本,也是到目前为止发行量最大的一个版本.所以,对这一版<新华字典>从修订经过到注释内容等,都值得做一番认真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以为"和"认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现代语文》2004,(3):12-13
"以为"和"认为"历来被认为是一组同义词,辞典里对这两个词的注释也往往用"互训"的办法. 我们查阅了十五部比较权威的词典,其中九部纯粹是从语义层面上进行注释的.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