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高中第二册:《樱花赞》) 查《现代汉语词典》,知“胜”有“优美的(景物、境界等)”义,如“胜景”、“胜境”、“胜地”等,而不见“胜况”。另查“盛”有“盛大、隆重”义,如“盛会”、“盛宴”、“盛典”  相似文献   

2.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3.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4.
成语“义无反顾”中的“反”应写作“反”还是“返”? 在现在通行的词典中有两种写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写作“返”;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词语分册》、《汉语小辞典》等都写作“反”。 究竟是“反”还是“返”?  相似文献   

5.
“万人空巷”是个高频误用成语,曾在199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上被作为考测点出现过。它的整体语义固然是“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然而对其中的“空巷”,几乎所有工具书都解释错了。请看(所引释文一律省去前面的“[万人空巷]”):①“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新版《现代汉语词典》) ②“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 ③“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街道空荡荡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④“人都聚集…  相似文献   

6.
“乡井”一词,按词典释义,“乡井:〈书〉家乡。”(《现代汉语词典》)“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辞海》)成语词典在解释“离乡背井”(或“背井离乡”)时,也都清清楚楚地写道:“井,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8.
读了施一新同志的文章《“胜况”=“盛况”》(见《中学语文》87年11—12合订本),受益非浅,觉得施同志的做法值得学习,同时我也想起了8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二大题的音形辨别题。其中第二小组中就有“盘跚”一词,由于许多考生不懂得“盘跚”同“蹒跚”一词,因而在这一小题上失了分。就目前而言,中学生不必把这类词作为自己的重点学习对象,但了解它是应该的。一般地说,这类词中,用来替换的词与被替换的词多是同音同义的(就某一义项而言),其用法是并列的,只是人们用的频率不同。象“胜况”一词,当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10.
表、表格,至今权威工具对它的认识只限于:“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现代汉语词典》);“记载事物,分类排列,以便观览书面材料”(《汉语大字典》);“分类排列记录事项的文件”;“采用表格形式编纂的著述”(《辞海》);“按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汉语大词典》)。总之,只认识到了“表”的形式、方式和一般外部特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12册《古诗三首》中杜甫的《前出塞》有一句“列国自有疆”。对这句诗历来看法不一样。我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边界”,而把“列国”译为“建立国家”,这显然欠妥。因为:1.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字典》等工具书中,“列”也不通“立”,把“列”解释为“建立”,显然不妥;2.许多杜诗版本都是“立国自有疆”。如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新蕾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2.
一、“○”是怎样“挤”进字典的 纪秀生先生说:“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汉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量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的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但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等注解不同的用法,提出来,以就教各位先生。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下海”一词屡见报端。何谓“下海”?《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以为“旧时戏剧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其实这不是“下海”一词的本义,这可从它的来源看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随后出版的汉语工具书,因受《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几乎全都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这种注音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相似文献   

16.
我们来看“胜”的两种不同的释义: 胜:shèng(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任|数不~数|不~枚举。(《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1134页) 胜:(sheng)(一)力能担任,经得起。《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韩非子·扬权》:“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二)尽。《孟  相似文献   

17.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竭”字条下出现了“竭泽而鱼”。到底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抑或两者都可以? 本人查了好几种成语词典,都是“竭泽而渔”,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此。接着在包括《辞海》在内的各工具书中查的“鱼”、“渔”两字,均无两字通用的注释。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本身“渔”字条中,在“捕鱼”这一义项下,还举出“竭泽而渔”作为例子。 可见“竭泽而渔”不能写成“竭泽而鱼”。岂能“竭泽而鱼”@寒昱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的第一题,此题中有四句纯拼音的句子。在四句中,“liǎ”(俩)用了两次,且都用在“rén”(人)前。我认为这里用“liǎ”不妥。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liǎ”的用法:词典上它虽有“两个”的意思,但这时  相似文献   

20.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