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1,(Z1):68
"不懈追求,不停奋斗,不断超越。"不断反思——从"下课"尴尬到被学生喻为"百家讲坛"1994年秋,只有中专学历的庞友海从一个乡中学毛邃自荐来到黔江中学,申请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并  相似文献   

2.
1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虚假。2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3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4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它提醒我们。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5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说一声“不”!6SOS!我们呼吁:救救公开课。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相似文献   

3.
凡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清楚,中学历史教学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的能力。要达此目标,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专门的“史料教学”是不存在的,但专门的“历史教学”则是有的。一般所理解的中学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应该是根据历史教育的需要,围绕历史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清楚和了解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委,增强历史理解和认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补充、引入相关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从2008年第1期开始,通过“走近名师”这一栏目,先后刊登了多位历史老师撰写的个人成长故事。如李惠军老师的《困学苦旅》、庞友海老师的《超越自我,乐在其中》、孙双武老师的《怡心书香,探索守望》、徐赐成老师的《摆好pose,亮出姿态》、胡柏玲老师的《成长在梦想路上》等,在广大历史老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6.
“全国暨石油系统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研讨会”于1987年7月27日日至8月1日在大庆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同志共184人,大会收到论文131篇.会议就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的概念表述、理论依据、实践中的得失及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关于中学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它有关问题在历史图示教字法的概念表述上,有十几种提法,归纳起来,都属于“以图示意”或“图文示意”。有的同志认为,图示法的“示”就是表示历史的各种关系,显示历史的形象,揭示历史的规律.有的认为,从广义上讲,“凡是用图表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多年的中学师资培训工作 ,经常接触中学教师 ,感到高师的“历史教学法”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影响颇深。因而 ,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历史教学法”的教学必须改革 ,以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历史教学法”教学现状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新中国诞生后 ,高师院校历史系 (科 )都设立了这样一门必修课程 ,有的称之为“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有的称之为“中学历史教学法” ,有的称之为“历史教学法”(本文以下皆简称为“历史教学法”) ,这一课程一直开设至今。纵观半个多世纪“历史教学法”的教学工作 ,应该说 ,…  相似文献   

8.
顾名龙 《考试周刊》2010,(42):65-6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农村中学的孩子,更怕写作文。不少农村中学的同行都感叹:“作文难教!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么,有没有简易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呢?苟子有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我们善动脑筋,学会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就能减少盲目繁杂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说:“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有的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有的说:“是世界环境日。”可这些答案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老师提示说:“今天是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日子。”终于有一个学生说!“是老师的生日。”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给这些学生上音乐课简直是对牛弹琴!有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画画、叠手工,有的学生玩游戏,就是专心致志听音乐的少。”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学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它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学生。下面就学生写作的误区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考阅卷的间隙,大家谈起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一些“怪现状”,深感忧虑:一是作文训练混乱无序.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已经影响到语文教学.有的地方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淡化文体.以致学生和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无所适从;二是文学作品阅读被弱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正确解释历史名词,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本概念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重要条件。历史名词,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件著作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在解释历史名词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有的仅就字面上解释,有的只从内容的某一方面作出回答。如在解释“官渡之战”时,竞简单地答成“在官渡打的一仗”,或“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的一次战役”。这样的回答,显然  相似文献   

14.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5.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6.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7.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19.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2013,(7):82-83
从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教师让四年级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的转化现象。有的学生说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有的说电能转化为声能,如收音机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达非常满意,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声能能够转化为机械能。”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自信地回答说:“老师说话,老师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教师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就习惯性地表扬学生说:“很好!请坐下。”小男孩很得意地坐下,年幼的学生继续热闹地上起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