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报纸应当做冷静的促进派。”这个说法很好。这句话极其深刻极其概括地揭示了我们报纸的本质,也极其深刻极其概括地总结了我们报纸在大跃进中取得的丰富的经验。做冷静的促进派,这就是说,报纸首先要做促进派。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报纸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报纸是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手中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它的任务就是促进。在1958年,我们的报纸曾经推动了生产建设的大跃进,在这个大跃进中有报纸的一份功劳。在1959年,我们的报纸应当促成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这一点,在我们的思想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对中国报纸和西方报纸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这两类报纸虽然在许多问题上都有极不相同的价值尺度,但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对报纸言论的格外看重。区别恐怕仅仅在于,美国人  相似文献   

3.
去年毛主席在南宁对报纸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意见以后,我们曾组织全报社的同志进行了讨论,不断地改进报纸工作。这一时期我们在改进报纸工作中,感到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报纸如何更好地联系实际。最近自治区党委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对我们提出了意见,我们也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否积极地开展批评,批评是否真实准确,是衡量报纸党性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要开展好;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管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报纸不能没有批评,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报纸就没有战斗力.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也有教训。我们认为,坚持核对稿件事实,是保证批评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5.
一版代表着报纸的立场、观点,也反映着报纸的质量、水平。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要闻版就是这张报纸的"脸面"。在新闻实践中,我们要闻版立足端庄、秀丽的特点,在标题制作、图片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必读] 读者为什么一定要读我们这份报纸,哪些内容是读者一定要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或者喜欢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才感到够意思的,这就是我们报纸的"必读性".一些报纸,尽管也有一定的发行量,但因为没有形成这种"必读性",也就无法最终确立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地位,而没有"必读性"也就没有读者的"忠诚度",只能沦为被其他报纸罩住的二流补充类报纸.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报纸,同样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报纸,因此,我们的报纸是代表人民说话的,有它强烈的人民性;但是又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报纸代表人民说话的同时,又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又有它强烈的党性.这二者看来是对立的,实际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要真正站在党的立场,办好群众的报纸,这是很不容易的,就必须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所谓实际就是我们人民和国家的生活和斗争,这广阔得很,深远得很,复杂得很,也丰富得很.这里,不管你是编辑,还是记者,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的东西,也可以说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源泉.资产阶级的报纸,他们号称人民的喉舌、代言人等等,但他们实际还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代表资产阶级说话的.别的不说,就拿他们对待革命人民来说,他们总是在革命人民的头上贯以匪、贯以贼,或捣乱分子;对人民  相似文献   

8.
新兴报纸探索采编绩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法制晚报》执行总编王林说,中国报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岗位认知,报纸就是生产线,采编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但我们的采编人员及管理考核制度,很少体现这一点。王林的话,或许可以代表新兴报纸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不是商品的争论由来以久 ,中外皆然。本文作者认为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报业具有两重性 ,即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 ,我们就不应该在报纸是不是商品的问题上作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为此 ,作者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服务的理论来分析报纸的特性 ,试图说明报纸是一种附带有形物的服务形式。如果这一服务形式的目标指向市场 ,以营利为目的 ,那么 ,这一服务的有形物──报纸就是商品 ,否则 ,就不是。因此 ,作者认为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报纸是商品或不是商品。事实上 ,报纸可以是商品 ,也可以不是商品。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业务改革到今天,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我们报纸的版面变得花哨了。拿五、六十年代的报纸和今天的报纸作比较,当时的报纸长文章比较多,偶尔有几张图片也仅仅只是作为版面的点缀,而且其中以漫画插图居多。而今天的报纸除了少数的中央机关报没有套彩之外,其余报纸都已部分或全部版面用上了彩色照片和彩色标题。从这点看来,我们今天的报纸呈现出来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可读性与必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我们的报纸都在可读性方面大做文章,却往往忽视必读性。只有加强报纸的必读性,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那么这张报纸就办得成功。 报纸在传播中的竞争实质上是争夺读者注意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报纸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卖点,向读者提供选择和购买这份报  相似文献   

12.
邹静  王蜀娟 《传媒》2010,(4):30-31
正《大趋势》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曾说过,未来趋势之一就是报纸文化逐渐消亡。他说的是我们看报纸的习惯逐渐消亡,关于这一点,《渝州服务导报》也日益感受清晰。近一年  相似文献   

13.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连一些行业报也跟着在跑,似乎这张新闻纸的主体,就是刊登社会新闻。超量地刊登社会新闻,成了报纸的潮流、时尚。我们报社内部,也有同志提出赶“潮流”的建议,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我们报纸的定位变,还是不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报纸上的新闻仍然太少,真正的纯粹的新闻更少。这种状况对于国家的民主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都是很不利的。四个现化代不能离开国家民主化,不能离开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实践。这就需要报纸把最新发生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地反映给广大读者群众。我们的报纸也叫新闻纸,顾名思义,它就应该以新闻为主。但是对于这一点,有些同志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这正是当前报纸上新闻太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报纸同期刊杂志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生产过程特别短捷,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报纸内容决定报纸的效益,报纸的效益来源于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互动时代,我们如果做到了报纸的少贬值就是现在报纸的价值保鲜。  相似文献   

16.
衡量一个报纸质量的标尺,主要是看它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如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过一年来的苦战,工人日报初步改变了面貌,报纸的党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加强了。但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面临着一个新的高潮,这种形势对报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拿我们报纸所已经达到的水平和这种形势的要求来比较的话,那么距离还是很远,需要我们进—步提高报纸的质量。大力宣传党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报纸质量的中心一环。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报纸宣传的中心,报纸必须突出地,及时地、准确地宣传党在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指示和措施。抓住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报纸宣传的中心这一点,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是,对于某些工会报纸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一点又往往是不很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早期报纸里,有一份报纸特别珍贵,它就是《热血日报》,它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看到实物的中共第一种报纸。它诞生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成为党宣传、组织、推动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舆论先锋、中国被压迫民众的喉舌。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3):70-72
<正>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的10月1日,《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发表社论—《人民的报纸》。文章开篇指出:"本刊创刊八年来,一贯就是以人民的报纸为方针,为努力目标。……我们一定要继续不断的进步,真正成为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报纸。"这篇文章首次明确论证了党报和人民报纸关系,写道:"新华日报既是共产党的机关报,怎么能够成为人民的报纸呢?……共产党所要求于他的全党党员的,不是别的,就是:忠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报纸的最佳运动状态,就是它能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充当一个生动的调节者角色,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实现比较全面、深刻的信息交流,推动人与生活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报纸自身的运行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系统性。而唯一能在整体上把握、调度报纸过程的就是报纸编辑。据此,我们认为,报纸编辑从微观到宏观的职责的最终取向就是实现“通”。“通”就是让报纸自身首先有机地运动起来,让报纸过程形成合理的、流动的、积极的通畅系统。在此基础上,报纸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最好地完成它疏通社会的使命。这个“通”字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这些办报人,日夜守护着一方赖以生存的土地,它就是报纸订户.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它就是报纸;正在种植另一棵大树,它就是手机客户端.树有形,更有魂.树魂就是它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党性,人民性,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愿的统一,是合党心而顺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