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与否成为判断新闻报道是否侵权的重要依据。司法界对新闻真实的考察,集中于事实的"有没有"和"准不准"。新闻界对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的认识存在种种误解。实际上,新闻诉讼中的新闻真实首先应是新闻理论范畴中的问题,其次才涉及法律范畴上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柴立青 《新闻战线》2012,(3):102-103
纵观报刊漫画的发展,新闻漫画有渐被"矮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新闻参与性不够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新闻信息的漫画是没有生命力的。杭州日报开设纯评议性的新闻漫画专栏,以"新闻漫画是视觉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为题来界定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说"和"聊"的出现并非人们凭空创造,而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业务中,消息、通讯、评论是三大常规武器.在传统的新闻业务中,这三项武器是相互分离的,分工非常明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三项武器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有人把这种体裁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闻题材称为"新闻述评",也有人称之为"新闻评论",不管以何种名字冠之,这种新闻体裁融合的趋势正在成为一种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蒋晓丽  张骋 《新闻界》2012,(18):3-6,25
新媒体技术给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尺度,解构了新闻的本体。以传统认识论"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必然造成新闻的终结,因为新闻的本体是新闻的生命;以后现代解释学"反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不会造成新闻的终结,仅仅会造成新闻的转向,因为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存在新闻的本体。而后现代解释学的立场更符合新媒体语境,因此当今的新闻不是在走向终结,而是正在发生一次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翻开时下一些报纸的文娱版,乍一看,琳琅满目、热闹非凡,但细看就会发现,盲目随俗、哗众取宠的问题比比皆是。以"性"为卖点打"擦边球",追求"眼球效应"的低俗化现象严重。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内媒体文娱版面不断增加,但有价值的信息却日渐稀少,"八卦"等无效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写作并不深奥,无关学历高低,只要心诚,勤奋、多写,把事情说清楚即可,至于是否应该强调文本的丰富性以及审美性,即不需要,作为"记录者"的记也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则新闻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统帅",一篇新闻材料如何取舍,结构怎样安排等等,主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酌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话适用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拿不住事物的"领"就不能顺文章的"毛".一堆材料,没有主题,就像是没统帅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社区化的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中一个新家族"社区新闻"应运而生,本文论述当前城市地方媒体开发"社区新闻"的必然性、重要性。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区记者的经验,阐明在采写"社区新闻"体会最深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兵 《今传媒》2012,(5):116-117
"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14.
媒介的形态决定并不断重塑新闻呈现的样态。媒介融合、网络,以及多媒体终端在人们生活中的协同使用,促成了"参与式新闻"需求下的新闻呈现样态变化。本文从"参与式新闻"的核心理念及其所带来新闻样态的变化入手,结合发达国家新闻业的相应变革,分析了新闻的未来走势;进而对"参与式新闻"环境下的新型人才资质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变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是"学"与"术"的关系.新闻业务,是"术"中有"学"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关注新闻业务这一"术"的"学".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进行内容卜的恰当延伸.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其涵括的"知"和"行",都建立在对新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倘离开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能为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课程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有着不能不讲授的共同内容,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这些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也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或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笔者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2002、2003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颁奖会,学习观摩了众多获奖佳作,并聆听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对获奖作品的分析评价,对照自己的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有许多新闻事件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缺乏"新闻敏感"这双"慧眼"而错失了良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传媒行业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年,政府建设的逐步完善,使新闻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新闻策划"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的新闻报道实践中。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缺乏了解。本文对二者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了二者的区别,并提出了新闻策划发展所要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频繁上演的新闻反转剧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考验,结局往往是读者感觉受骗,不断降低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媒体公信力岌岌可危,不管是受众还是媒体都应该对其中的媒介素养问题加以反思。笔者以"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的缺失为角度,研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特性,"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缺失,但对真实性的追求相对有限,受众的"作用力"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说"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该方法使传受双方形成信息和情感上更好的交流,是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的挑战。如何"说"好新闻,提高节目质量就成为主持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8,(5)
"现在"与过去的某个时刻之间总是存在"暗合",在作为历史的新新闻主义与当前新闻业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暗合"。而当前新闻业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危机,即新闻业缺乏对不同媒介的融通观念。实践表明,新闻是可以依存于不同媒介之中,因此,调和当前矛盾的办法是利用跨媒介叙事学的研究来弥补"媒介"观念的缺乏,也即走向跨媒介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