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金华 《湖南教育》2005,(17):40-4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现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热点,也是教学的弱点和难点。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突破教学难点,使文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学生是鉴赏的“主角”,教师只是“配角”而已。更何况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受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的阅读理念,改变传统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以确保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在高中课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文学作品教学缺乏与中学相适应的文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都从成人视角来分析,经常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埋怨学生“不解风情”,不能懂得文学的奥妙;尽管花了不少力气,而在各类测验中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情况往往最差。如此情况,弄得教师无计可施,学生无可奈何。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勇敢者硬着头皮去闯,希望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学中个性意识的培养极为重要。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个性特征鲜明的教学对象,教师要把“教案剧”变成“角色剧”,变传统的以“教路”统领“学路”为以“学路”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和优化学生的良好个性。阅读,是一个走近和走进语言世界的美妙过程,而阅读文学作品,更是一个以“人本”解读“文本”的微妙过程。教师可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表达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让他们畅所欲言,主动与文学大师展开心灵的沟通,与文本之间相互对话,以促进其个性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初中教材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读整本书”的教学任务,着重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切实深刻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整体、开放、有深度地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8.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中的重点在于解读文本的意义 ,剖析社会现象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新《课标》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 ,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 ,该如何积极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呢 ?我认为其核心是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出创造性的阐释 ,以独到的眼光去感悟文学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一、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部文学作品 ,它的内涵越是丰富 ,那么它的主题越是人见人殊 ,常读常新。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 ,要特别珍…  相似文献   

10.
彭为成 《现代教学》2010,(11):29-29
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学作品,其根本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课文教课文,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了许多课文之后,当遇到新课文时,还是无法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其学科素养的最佳体现。“以读促写”教学理念倡导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基于“以读促写”理念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考阅卷的间隙,大家谈起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一些“怪现状”,深感忧虑:一是作文训练混乱无序.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已经影响到语文教学.有的地方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淡化文体.以致学生和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无所适从;二是文学作品阅读被弱化.  相似文献   

13.
庄武昌 《考试周刊》2013,(34):31-31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可以从作品中得知一定的道理,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就文学作品而言,这两种功能同时具备,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求知的层面上释然,还要在审美层面上获得愉悦。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谈谈文学作品教学,旨在突出作品的个性,提高学生乃至教师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起点”关注的是一篇课文(主要指文学作品)的教学从什么开始,是从学生的“读”开始,还是从教师的“教”开始。是首先让学生自读,获得阅读的初步感受(包括疑问),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很多教师接受了这种教学理念,但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在教学观念上仍存在传统教学的主宰意识和霸权行为,很多看似井然有序的阅读教学流程,总晃动着教师的影子——阅读的内容是教师指定,思考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指挥,合作探究的民主也只是教师划定的框框范围内的民主,学生所谓的自主性始终没有逃出教师的手掌心,学生的精神很难进入自由状态,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落实的,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即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先生最先提出“语文”一词,意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语文教学正是为了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而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中学阶段,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个重要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写作能力,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然而,在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所谓的阅读训练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文进行详尽透彻分析,学生勤记笔记课后背。将阅读训练变成教师替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提高阅读训练,做好以下两点就可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在享受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这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 ,课堂教学又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方面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在创新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本着这种创新教学思想 ,笔者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上作了如下探索 :一、首先为学生上好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课”象作商品广告…  相似文献   

18.
小说和戏剧是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小说和戏剧的阅读占学生阅读内容的大部分。但普通的阅读达不到“把握作品情节,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教学目标。这里的“鉴赏”是较高级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将文学鉴赏与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因为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读者的感知、想像、理解等诸多功能充分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脱和愉悦,这种阅读才能被称为文学鉴赏。为了在小说、戏剧鉴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9.
吴梦 《现代语文》2011,(9):56-5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情感和心灵去体验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明辉 《考试周刊》2013,(77):32-33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就是如此,教师片面强调“教”的一面,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一面.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分析文学作品中“语修逻、段章篇”.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