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的设想。为促进武夷山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海西绿色腹地整个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是福建省的旅游名片,是福建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代表.武夷山酒店业是武夷山旅游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利用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从酒店的数量和结构、酒店规模、空间分布、经营模式、酒店绩效、功能结构、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武夷山酒店业的结构现状.  相似文献   

4.
节事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源于旅游者对节事情怀的满足和追求。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武夷山节事旅游也初露头角,但其整体上呈现出定位不明显、开发力度较弱、开发理念较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等不足。从武夷山节事旅游的长远目标来看,需要从品牌节事的打造、本土节事优势的发掘、专业化团队、节事服务的精细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使武夷山节事旅游独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是产茶胜地,也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因此,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和大红袍的品牌,整合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特点,武夷山的开发和发展两方面出发,阐述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应渗透武夷山的背景知识,这样既可大力促进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又可促进武夷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四大世界双遗产地之一,其旅游生态环境质量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和区域旅游生态环境的状态.在全面获取该地区丰富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武夷山5年(2005-2009)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追踪对比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结论:(1)武夷山旅游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旅游生态赤字逐年增加,武夷山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平均存在111830.4515hm2的旅游生态赤字;(2)影响武夷山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是旅游交通,其中航空和铁路交通是旅游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且5年来变化很小;(3) 2000-2009年间旅游生态赤字不断增大,2005-2009年年均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比值扩大到2.82,而其中只有餐饮足迹中的部分足迹可以转移,考验武夷山领导班子的生态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武夷山获得很大的发展,但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转型是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养生成为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养生和旅游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武夷山具有开发养生度假旅游的优越资源环境条件,因此武夷山要从目前比较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业转向复合型旅游产业,重新进行旅游定位及旅游形象设计,突显其养生特征,围绕养生主题,结合地方性特征开发具有参与性和休闲性的养生度假产品。  相似文献   

9.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正受到众多国家和城市的青睐。笔者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为研究对象,以发展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武夷山会展旅游模式的分析,探讨武夷山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旅游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日渐成熟。会展旅游近几年在武夷山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在对武夷山会展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可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类型,并对今后的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