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崇尚“沉默”的日语语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中,人们对各语言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从日语语言和日本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沉默文化,以及"沉默"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社会两个方面,对日语语言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积极推行"文化立国"战略来增强其综合国力。得到积极反响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本文对日本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来具体分析,并对我国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带来的启示作出归结。  相似文献   

3.
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宗教信仰的影响,既充分表现了日本民族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又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日本企业文化是其技术创新的精神密码,既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代文学在亚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并且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文明体系。在这种独特的文明体系影响下,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自成一格地发展为既吸收别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文学特色。明显体现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并直接影响了之后的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邵成 《科教文汇》2009,(32):260-261
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暧昧的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正是这样一个暧昧的国家。本文拟将探讨日本人暧昧表现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动力。日本语中的暧昧表达和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思想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人暧昧语言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日本独特的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反映出日本民族的个性及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暧昧的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正是这样一个暧昧的国家.本文拟将探讨日本人暧昧表现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动力.日本语中的暧昧表达和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思想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人暧昧语言文化的产生与发晨深受日本独特的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反映出日本民族的个性及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戴素素 《科教文汇》2008,(3):185-186
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东方民族,但中国的设计艺术和日本的设计艺术毕竟生存在不同的国度,两国的设计艺术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也必然不同.同样在对待西方设计上,中国表现了泱泱大国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而日本却表现出了一个好学生的“追赶性”。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任何外来文化时,只有认真分析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借鉴人家优秀的东西,将其融入到本民族的艺术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8.
金彦宏 《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92+191-192,191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这里所讨论的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中日园林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深远的、复杂的各种力量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差异合力。对这种缘由的探讨不仅对历史有很深的意义,就是对我们现在的园林设计和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而企业招聘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招聘有着无法分隔的影响。而人才测评则是在招聘中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苗玉媚 《科教文汇》2009,(32):249-249
三河回民乡的居住文化受蒙文化、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很大,从而形成了一种多文化交融的新型文化气质;三河回民乡的单体建筑——木刻楞,外观粗犷,由俄罗斯传入我国,经过多民族演变,民居体现出多文化的交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种理想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1.
浅议日语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本文以日语的特点为中心,阐述了从日语的特点中看到的日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之一。寒暄语日常使用最频繁,也很容易记住,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往往最先容易接触的就是这种语言中的寒暄语。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但这些寒暄语,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性格特征,也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李翔  佟占新 《百科知识》2023,(18):16-18
<正>日本一直以来都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作为宣传本国形象的名片。日本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观光立国”政策,希望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增加访日外国游客,带动经济发展,宣传日本风光和文化,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观光立国”政策取得成功与自然环境优势密不可分,而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建设,又反映了日本国民人文文化中的环保意识的强烈。通过“观光立国”政策分析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学者们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了解日本人环保意识的产生、体现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战略文化、科技发展与中日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制订国家政策的潜在意识与历史文化情结,战略文化是影响日本科技发展与中日科技合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日本战略文化中的等级观念与危机意识,对日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离开对日本战略文化的分析,就无法准确把握中日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5.
宋晓真 《今日科苑》2006,(4):I0001-I0001
日本文化的形成自古就受着中国儒家学说的强烈影响,可以说就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代。深入探讨这种儒家思想对这种文化传统形成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及这种传统下日本文化的特色及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女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女训深受中国女训的影响,但也不是全盘借鉴,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的加以模仿,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女训文化。研究日本女训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时能给当代女性以启迪,发掘出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天,文化建设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十分重视文化战略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企业文化被称之为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经营风格,价位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活动中所拥有价值体系模式,在美国称之为基本价值观(—primary values)。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体现出不同的模式。但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的,价值观是其主体观。企业的竞争风格、行为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公映,日本艺伎迅速成了全球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300多年来,艺伎已经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些著名的艺伎甚至对日本历史的走向有过微妙的影响。而且,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描写艺伎恋情的。被称作"艺伎道"的行为规范,也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生活和社交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艺伎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现代日本文化之中。日本艺伎,同富士山、樱花、相扑、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从不同角度折射日本大和文化的魅力。本文从艺妓题材电影文化角度结合中日两国的历史分析了艺伎文化唯美主意情调以及艺伎和日本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个性和文化气质的关键环节,它同样体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之中.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具表现力和标志性,为室内设计领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文养料",使之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秦汉的厚重、唐宋的秀雅、明清的沉稳无不在装饰工程中体现着浓浓的民族情、文化风.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影响视角出发对中国民众赴日消费行为及其特征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日本文化战略,揭示中国民众赴日消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总结日本文化输出的经验,为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及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消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