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现代大学理念引导着大学的发展,大学理念只有转化为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在制度中,他的引导作用才能发挥出来。随着社会变革,我国宏观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大学按照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命令运作的局面有所改变,已初步形成了一种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作出迅速准确反应的、具有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命题,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呼伦贝尔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地处经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从合并建校开始就遵循现代大学制度进行改革建设,积极探索大学和政府、社会的新型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新型关系,大学和大学新型关系,探索适合学院特点的发展之路,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者、实践者、收益者。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我国大学和大学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从有到优的制度再生产过程。依据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现实语境,其再生产的实践主体与生产关系体现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大学再生产、大学无国界五个层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适应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构协调大学、社会、政府的适应性制度;形成双向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于应具备"现代性"水准,这就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学发展及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去把握。既要继承和借鉴以中世纪传统大学、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及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大学的优良传统,也要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引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学宗旨,建设具有国际性、开放性、未来性及鲜明个性等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言:现代大学制度是规范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以及大学内部关系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就成为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  相似文献   

6.
初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跨入 2 1世纪 ,争取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到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人才是关键。我国的大学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目前我国的大学存在较大差距。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必须对我国的大学进行制度创新。为此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对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认识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办学体制 ;二是形成符合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大学实践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学校如何加快与经济、科技、社会的结合是新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出发 ,论述了现代大学实践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提出构建现代大学实践教学体系 ,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8.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这是现代大学的生命和活力所在,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具有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时代特征,它的最终目的和旨归在于扩大普通民众参与机会和提高大学投入产出效率。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政府财政对民办高校进行适当的投入,保证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在市场中的平等地位,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竞争;政府应该减少对大学的直接干预,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社会办学资本;大学要培植自生能力,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也决定着专业设置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大学应有的作用。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对现代大学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详细论述了现代大学理念的内容,建设现代大学理念的途径。这对于办好现代大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我国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迄今为止的众多研究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其中全面、科学理解和梳理现代大学制度内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尽快走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建设的误区也是当务之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坚持必要的战略选择:以进一步修订和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明确其基本架构建设;认真培育和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功能;在崇尚学术的基础上协调、理顺大学内部各种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大学标准与现代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以后,反映在道德与价值观以及泛行政化倾向上的、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为了提升高等教育品质,重建大学精神,我们需要努力克服所存在的大学缺失,研究大学标准问题,跳出专业标准的范畴,而不要遗忘了人文标准。我们需要解决思想道德建设、软环境建设以及学生的地位和大学中的服务等几个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的基本功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大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二是大学的学术制度。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是大学学术自由制度的保障,而大学的学术自由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条普遍原则。本文以现代大学制度为背景,通过对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以及大学学术自由制度的合理性分析,探索大学学术自由制度建构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大学的三重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具有学术、行政、产业三重属性。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产业属性是大学发展到现代逐渐衍生的属性。充分认识现代大学的三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大学管理者正确选择大学办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应强化学术行为,淡化行政行为,规范产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聘任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试行教师“选择性任期制”;严格教师聘任程序,评聘分开;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聘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 ,高等教育应当走出深闺 ,走向市场 ,主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这也是现代大学功能的延伸。历史赋予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重任“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 ,特别是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而高校又具有“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的现实条件下的一种新尝试。据统计 ,“九五”期间我国高等院校承担了 1/2左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 ,1/3左右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及其发展转型趋势日益成为大学英语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就其转型趋势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应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而人的现代化又应以思想现代化为基本.大学生的思想和理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前进方向,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现代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对人的现代化解读入手,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功能、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现代化教育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产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界定对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本的激励和大学运行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大学产权存在产权不明晰、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问题,需要每一个大学利益相关者对现有大学产权制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Western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dominance of adaptation to the American idea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beginning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roots of American influence can be seen developmentally as representing three sets of entangled issues: the role of the early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practice and unconstrained accommodation in resisting the Japanese oppression; the increase of American-educated scholars and their change-agent leadership; and the newly emerging definitions of nationalism and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agent and the indigenous group. The most probable schema to respond to the Western influences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is to view Western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sources challenging endogenous change, while treating it also as an influential force.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 are now faced with strong pressures for increased academic nationalism as well as for excellence comparable to that of Western advanced countries, dealing with the Western influences rather as a source of data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