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作品中,思念送别题材的诗词特别多,这些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有的在结尾刻画不堪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的形象;有的在结尾祝愿对方、安慰对方或愿对方不辜负相思;有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情景,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断人肝肠的离别;有的在结尾大胆想象,把离别思念之愁、之苦、之痛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在结尾用特定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意。本文将对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念送别诗的结尾作一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柳永笔下心上人之间的离别,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为之动情。其实,不仅仅是心上人之间的离别,与父母、与故乡等的离别,也让人产生难离难舍的情思,特别是离别之后的日子里,父母及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过去在故乡的生活往事,会一起涌上心头,让人为之唏嘘,为之感叹,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3.
《雨霖铃》是北宋专业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词描写了恋人间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和离别后生活的种种遐想,写得情景交融,缠绵婉致。多用白描手法,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离别诗词的意境有着独特的审美韵味。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鉴赏离别诗,捕捉作品特有的意象,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深究其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意境入手:  相似文献   

5.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著名作家阎连科回忆自己童年和家乡的作品。该书写了作者小时候发生在家乡田湖寨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写了“文革”中的往事,写与小伙伴见娜的离别,写自己离家出走去寻找李白的冒险……全书语言朴质又不乏幽默,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家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芳 《唐山学院学报》2013,(5):64-66,108
在简·奥斯丁的作品研究中,学界通常聚焦于其中的青年男女主人公形象上,对其作品中的次要的父母形象关注不够,对父母形象的整体研究还处于空白。根据其作品中父母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将其分为融洽型、隔阂型和干预型父母,并从作家自身和社会历史方面分析造成这三类父母形象的原因,最终对其作品中父母形象所蕴含的作家意图及社会意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雨霖铃》历来被词评家评为千古离别词之宗,自古以来写离别词者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那么此词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推陈出新:第一,不仅从屋外观灯,还增添从房内看灯;第二,不仅写"灯明",还增添"灯灭";第三,不仅写"家人为‘我’点灯",还增添"‘我’为家人点灯"。此文还需要升格:对"‘我’为父母点灯"一事展开写写,"我"点灯的情节,写父母看到灯光的神情。  相似文献   

9.
本篇在《文选·古诗十九首》中列第八。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这是“怨迟婚之作”;另一种理解,认为这是一首写一个女子新婚后即与丈夫久别而生怨情的诗。反复研读后我认为后一种理解是符合这首诗的实际内容的。可以这样说,它是在多如繁星的我国古代写相思离别的作品中第一首以新婚别为题材的古诗,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新婚别》,显然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延展内容,深化主题,古代诗人往往对作品中有关的人事、情境作虚似性想象描写,即以一定的时空为立脚点,设想某人某事将如何发展、变化,将出现什么景象,处什么境况,有什么情感。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其下阕写道:  相似文献   

11.
少年作家聊天室萱萱问:我充满激情写出的竟然不是诗。怎样把一首诗写得富有诗意?我喜欢在日记本上写一些小诗,充满激情地抒发我对即将分别的友情的留恋,写对父母的感动。可是我把这些作品寄给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12.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数量大幅增加,游子的艰辛使这些士人倍发思念远在千万里的亲人,加之这些“游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选择了这种富有浓重感情味的题材,表达了这千古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那天偶然翻开中学时代的纪念册,仔细重温一次,同学间离别依依的叮咛,竟然恍如昨天。其中一页,一个女同学写着:"我承认我的中文稍逊于你,但其他方面我是绝不向你低头的。"奇怪,当时她为什么这么写呢?在日期后面,她还写着"晚上十一点到凌晨十二点十五分",她花了一小时十五分来说绝不向我  相似文献   

14.
阅读生活     
许蓉 《新读写》2010,(6):1-1
散文、小说、语录体……这世上,各种体裁的书都有。而这本书——生活,不仅种类齐全,且意义深刻。 我读过生活,此时它是散文体裁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瞻作此词时,未必会想到这会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佳句。是呀,生活中有太多的相聚、离别,促使人们感叹人生的曲折与坎坷。那真挚又凄美的情感,写满了秋日下的生活,写满了离别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所写情词,写离别,寂寞,伤感,相思,都是真实情感之流泻,女性成了抒情主体。她向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了女性的喜怒哀乐,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其作品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开了个小杂货店,生意较好。上个月,中学生李冉(14周岁)为帮助同班的困难学生,背着他父母要向我借300元钱。考虑到我与他父母关系较好,就借给了。当时李冉写了借条,言明一个月内归还。到期后,我找李冉要钱,他说还没有要到钱,无法偿还。我只好找其父母要。可其父母则以儿子借钱时未征得他们同意为由而拒绝偿还。请问,李冉父母该不该替儿子还这笔借款?  相似文献   

17.
孔国平 《小学语文》2009,(10):51-53
【教材解读】1.写什么: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体会父母的爱;也可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还可以同父母说说其他心里话。  相似文献   

18.
【任冰清作品】(写于初一)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所有……"耳畔的声音还未消去,我抬头看着那古色古香的画。那是一幅《二十四孝》图,用图画来诠释了那些古人的故事。而那些感恩的句子则是我们这里的一些小学在课前和饭  相似文献   

19.
口袋的天空     
艾欣 《小火炬》2011,(6):40-40
说实话,这首歌词写得有些伤感,尤其在这个充满了离别味道的六月里读着这样的歌词,难免让人生起淡淡的惆怅。六月,是毕业的季节。盛夏的叶子还是青翠的颜色,而摆在眼前的,却是看得见的离别。  相似文献   

20.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我从小被父母遗弃。前不久,我的亲外婆给我写了一封信,还来看了我一次。我的养父母知道后,要我在他们和外婆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