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风筝》的主题思想,据语文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提供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通过自我解剖,批判了一般有孔盂之道思想影响的父兄违反儿童心理,禁止儿童游戏的愚蠢行为”:有入认为是“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恰恰相反,是南宋人檗括苏轼《洞仙歌》而成《玉楼春》并假托盂昶著。  相似文献   

3.
董刚 《上海教育》2006,(7B):5-5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亮点不少,但是最主要的亮点是对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规定得非常清楚,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各级政府都有义务来扶持教育,而违反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规定,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惩处,就算是国务院也不能免责。  相似文献   

4.
洪信良 《成才之路》2009,(32):I0011-I0011
《成都商报》9月29日报道,日前,成都出现了一家全日制的私塾.已有5个孩子在那里学习和生活。语文教材是四书五经,英语教材是《圣经》和《莎士比亚文集》。令人称奇的是。一个3岁孩子能将几段《论语》倒背如流。这种家庭式的教育模式正挑战着传统的教育体制。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此私塾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涉嫌违规办学。但叫停声却在家长中引发巨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月6日上午,松江区教育局以“孟母堂”未经备案登记擅自办学,违反《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为由,向其负责人吕丽委送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她立即停止非法办学行为。2月12日,因在限期内未完成停办工作,松江区教育局向“孟母堂”举办者下发《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将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同时明确对举办者的“在家教育申请”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7.
事件:近来,在国学复兴运动闹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出现了。孟母堂是上海松江区的一栋外观雅致的独栋别墅,屋内全套红木家具,墙壁饰以孔子画像,学童诵读孔孟,书声朗朗,《论语》《孟子》等经书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在孟母堂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孩子共12位,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这却遭到教育部的否定,被指分别违反了办学许可的有关规定、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违反了教育收费的有关规定。对于孟母堂“读经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海市教委也认为与《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不符。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中国新闻网)教育部称其违背《义务教育法》精神教育部张文称,最近在京、沪等地出现的打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名义的全日制私塾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她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与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相抵触。“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发扬继承。”张文说,家长是可以在节假日把子女送去学习四书五经,对此,有关部门不会进行干涉。但是,一旦有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进行全日制的私塾教育,政府就一定要干涉。“普及十二年教育,不带强制性。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普及十二年教育,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是要严格保障的。”针对“孟母堂”的私塾...  相似文献   

8.
《民法总则》第70条首次在民商事一般法的层面上规定了法人解散之清算义务人及其清算责任。在《公司法》对公司清算义务人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公司法解释(二)》第18条至第20条在实质意义上规定了公司清算义务人及其责任,却与《民法总则》第70条不一致,有违反上位法之嫌。但是该司法解释并未明确提出清算义务人概念,其所谓清算义务人责任的相关规定并非全部依据清算义务人之法理而做出,可以继续有效适用,亦可迎合《民法总则》第70条的规定而进行适当修改后继续适用。  相似文献   

9.
法国《义务教育法》专门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各种规范,另有一些有关义务教育的规定见诸于其他法律法规。法国《教育法典》是调整法国教育的最全面的教育法律,其中某些条款涉及到义务教育。此外,还有一些法律、法令、政令和通报也对义务教育做出了一些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16日,38岁的盂铁林经公推公选走上江苏省沛县人民政府县长的岗位,成为全国瞩目的首位公选县长。一年后,上级组织部门在县政府小礼堂对孟铁林进行测评,他获得95%的优秀票,以卓著的政绩取得沛县干部群众的认可。一时,《新华日报》、《嘹望.新闻周刊》等众多媒体聚焦在这座千年古城、帝王之乡。  相似文献   

11.
《荆楚岁时记》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挑选其中四个岁时:正月、端午、盂兰盆节、腊日,对民间信仰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签定合同谋求经济利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法》在“违约责任”的基础上又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凡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最终没有成立或者无效的,都要承担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基础,以违反“先契约义务”且主观上有过失为构成要件,它的性质、构成要件、责任方式、赔偿范围等方面与违约责任以及其他民事侵权责任有着明显区别。尽管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法》的一大进步.但还需从立法角度并结合司法实践不断充实以至完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各中小学陆续建立了教工会和教代会.《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劳动法》对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分别做了相应的规定。教代会和教工会都是党委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都是非行政性的合法正式组织.为了避免现实中的混淆.理清它讯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在于振兴教育,依法治教是振兴教育的基本保障.我国《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立法:一,进行教育总体结构方面的立法;二,进行教育方面的专门性立法;三,制定规范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时,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条款包含其中,以立法形式推动社会全方位地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立法应注意法律规定的严密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预设。由于这些预设违反了逻辑规则.谬误明显,有着可笑的内容,且进行了艺术的夸张,于是形成了轻松的幽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确立的。《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同时.为了保障教师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36条规定了妨碍教师申诉权行使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上规定确立了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一项专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次新修订的《会计法》,主要宗旨是从法律的角度遏制和解决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与原来的《会计法》相比,新《会计法》有四大特点值得关注:着重强调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一章,突出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严格。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之友》2009,(10):4-7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记者就《规定》发布的意义、《规定》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规定》等方面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国际海洋法法庭作为专门处理海洋法争端的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的规定,在有关“船只和船员的迅速释放”、规定“临时措施”以及有关海底争端的案件方面具有强制管辖权,在处理海洋法争端方面具有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具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6):16-16
魏文彪5月6日在《燕赵都市报》撰文: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个别考生为享受少数民族高考、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违反有关规定变更民族成份的现象,国家民委等三部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公民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亲或母亲的民族成份确定,父母双方均不属少数民族成份的,本人不得变更为少数民族成份。(5月5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