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玲 《现代语文》2008,(12):129-129
《战国策》既称战国的“杂史”,又号“纵横家言”,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而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已被多家教材和古选文本收录。但笔者在研读中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在解释“念悲其远也”中“念”字时,译为了“悲伤”,笔者认为有些不妥,现论证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曹振国 《现代语文》2004,(11):24-24
《行路难》(以下简称《行》)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以下简称《宣》)是李白七言古诗中的名篇。《行》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宣》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州与族叔李云饯别之时,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虽前后相差九年,但两首诗具有很多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堪称比肩的姊妹篇,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一、两诗具有相同的背景、相近的意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抱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受诏入京,供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谗毁而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从天宝三年到…  相似文献   

3.
李耕拓 《湖南教育》2008,(11):37-37
《三峡》作为散文名篇,多次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今义见于人教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课文写的就是“三峡”,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已有人指出,它写的只是三峡中的“巫峡”。  相似文献   

4.
彭海 《家教指南》2003,(2):47-54
对于敦煌写卷《古文尚书孔氏传》以及唐代日人抄本 ,王国维、顾颉刚等认为源于汉代出现的孔府壁藏本。敦煌写本《尚书》中 ,保存秦火余经中商殷的国族称谓“越”、“有”、“匿”和“若彝及”(即《礼记》伊耆氏、郑玄《注》“古天子有天下之号”)等称呼。伏生传授的《今文尚书》里 ,“”改写成“厥” ,湮失了yuch(禺知、月支、郁郅 )的族称原音。而若、丽、华若彝及等称谓却为西亚波斯语、南亚印度梵语、东亚韩日岛国所吸取。辨析敦煌本《尚书》与壁本《尚书》的关系 ,有助于梳理上古中外交流、部族迁徙的史事。  相似文献   

5.
翻开文学史,有三篇同题论六国的文章,即苏洵的(《六国论》(下称“洵论”)、苏辙的《六国论》(下称“辙论”),李桢的《六国论》(下称“桢论”),一般说来,都可称为名篇佳作。但度长  相似文献   

6.
《聂隐娘》是唐人传奇中的名篇。这个名篇并非《太平广记》所云“出《传奇》”,而是出于袁郊《甘泽谣》。  相似文献   

7.
莫幼群 《新读写》2014,(3):16-16
都说杨朔式散文不好,但我一直以为,杨朔式散文是最适合学生模仿的一种套路,语言清丽,哲理清浅,借物喻人,自成一格。他的经典名篇《荔枝蜜》和《茶花赋》看似写蜜蜂、茶花,主角实则是“物”背后的“人”。小作者柯海晶的《荷香》也是写花,但读者都知道,写花其实是障眼法,目的是为了写人。小作者闻到了草木之香,而后又闻到了美德之香这是一趟圆满的旅行,  相似文献   

8.
读了陈玉明同志的《引证偏靶诚可惜——〈伶官传序〉指瑕》(见《中学语文》2001年第1期)一文,颇有所感。囿于旧观念,对名篇佳作特别是古文的指“”瑕”,可谓多来兮。如《劝学》、《师说》、《问说》、《六国论》等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自是大家名篇,传诵不衰。人教版“教参”以为“作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一时排遣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刘先杰老师《深层情志的酣畅宣泄》一,从作“际遇跌宕的仕途生活”看出“一副‘颓然’潦倒忧伤神情,凝聚多少辛酸苦辣!”(《中学语教学》1991年第4期)黎烈南老师《千古名篇耐寻思》“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分析了欧阳修此的悲凉色彩”(同上,1999年第9期)。总而言之,都认为此委婉地流露了抑郁悲凉之情。  相似文献   

10.
刘长森 《山东教育》2005,(17):47-47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散文名篇,它以字名世,堪称文采书艺双绝。《归去来兮辞》不仅是陶潜辞中佳制,便是放在有晋一代,也难找到堪与比肩者。欧阳修更是高度评价此文,称“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其受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李峰峰 《学语文》2005,(2):17-18
舒婷名篇《致橡树》以象征的手法 ,抒发了对现代新型爱情的理解和期盼。全诗格调清新 ,感情真挚 ,韵味深长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 ,也有论者指出该诗存在着瑕疵 ,如郑鸿魁的《蛇足应去之———舒婷〈致橡树〉指瑕》一文(见1996年第五期《名作欣赏》)就提出该诗的“蛇足”问题。郑文把全诗划分为三节。第一节(从“我如果爱你”到“甚至春雨”)批判了传统的“夫贵妻荣”“三从四德”的旧爱情观 ,第二节(从“不 ,这些都还不够”到“却又终身相依”)提出现代女性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第三节则是最后一部分 ,诗人写…  相似文献   

12.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13.
杨猛 《语文知识》2001,(2):F003-F004
《包身工》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报告文学之一,是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作者和编者都曾作过一些改动。金无足赤,山东侯振海、邵玉霞二同志在《名篇瑕疵刍议》(《语文知识》2000年第4期)中指出了《包身工》一文的一个病句:“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其中“继续”一词宜改为“持续”。今仔细研读该文,发现标点和词句尚有数处值得商榷,特指出以供参考。 1.标点错误①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要在主子  相似文献   

14.
《雨霖铃》和《再别康桥》都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写别情的名篇,深受高中生的喜爱。我们既喜欢“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着一“伤”字而离别之痛凸现的笔法,更喜欢“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飘逸。同是告别诗,离别情,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是两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应“诗歌除外”》一(下称《应》),读后有些不同感受,认为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用了白居易《新乐府》名篇《卖炭翁》,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该诗教学参考资料时收纳了霍松林《一篇对“宫市”的控诉书——说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以下称霍文)。霍文认为《卖炭翁》故事的生活原型是《顺宗实录》所记的农夫卖柴遇宦者宫市一事,白居易对后者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体现文学作品借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性,从而增强“苦宫市”的主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在其文赋代表作《阿房宫赋》中的描写。该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从问世近1200年来,素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赋中还有“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样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叹惋。霎时间,项羽便成为毁灭阿房宫这一文化瑰宝的罪魁祸首,落下了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18.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 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 2 0 0 1年 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 ,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 ,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 ,勇于“碰硬”,披霜戴露 ,历经五…  相似文献   

19.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均为唐代送别诗中的名篇。细读起来,个中意味别有一番情趣。王勃诗一开头便以对仗的形式出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借景生情,写得十分壮阔,颇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外人”共出现三次: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下称“外人①”)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下称“外人②”)(下称“外人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