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关是构成舒婷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舒婷诗歌的节奏美主要表现为:她的诗歌节奏自然天成;沉郁和激昂的情绪复调使她的诗歌节奏跌宕起伏、交织变幻;舒婷诗歌又体现出女人的柔婉细致,节奏回旋往复;舒婷诗歌的画面也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2.
王辉 《现代语文》2009,(6):114-116
20世纪80年代舒婷的名字被不断提及,对其诗歌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本文将以舒婷诗歌蕴含深邃的宗教情缘以及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对她诗歌艺术的至深启迪为视角,试析外国文学对舒婷诗歌创作的影响。希望这点认识给新时代热爱诗歌创作的新秀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舒婷的爱情诗突破了“文革”时期文学的禁区,体现了她对完美爱情大胆而热烈的追求。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使舒婷的诗歌洋溢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是一位有着显著地位的诗人.她以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凸显自身的性别意识.其诗歌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念更是为万千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其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探讨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舒婷的爱情诗突破了“文革”时期文学的禁区,体现了她对完美爱情大胆而热烈的追求,对女怀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使舒婷的诗歌洋溢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6.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所涌现的诗坛新人中,舒婷无疑是突出的。她的诗有着“独一无二的声音”,她的诗“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那个理想”(《会唱歌的鸢尾花》)她怀着历史感,要求“中国母亲”给自己“应声而来的儿女”“重新命名”。根据舒婷诗歌的实迹与文学的比较,我认为前一段有人对她的诗予以“朦胧诗”或“浪漫主义”的命名是不够准确的,她的诗歌充满理想主义光辉,她是属于我们这一时代的新理想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舒婷犹如一只报春的燕子,其满蓄女性意识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理想 主义情怀,昭示了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崛起。1984年以后,随着女性诗歌的长足发展,舒婷所倡导的理想主 义情怀基本上遭到了无情淘汰。然而,这种理想情怀很快又成为女性诗歌努力实现“由黑夜走向白昼”的指 引,在摒弃了极端的狂躁之后努力回归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诗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的“青春期”后,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戏剧性、叙述性以及对诗歌经验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她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对自我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翟永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细读与分析,理清翟永明诗歌艺术探索的内在理路、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的文学视阈中,女性作家不懈地对自我生命意识进行叩问与求索。舒婷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以及其形式的现代化而拥有众多读者。她的诗歌中充满了人性、人道主义和爱,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舒婷诗歌以其特有的对于温情的渴望抓住了一代读者的心,她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独立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体生命的珍爱.但在其感性抒情背后,思想性的贫弱和"诗的思维"的局限导致她的创作缺憾和后来退出诗坛.文章通过对舒婷部分诗歌的分析,简要归纳其诗歌的思想价值,着重对其创作缺憾进行分析,并以此引发读者对于"舒婷现象"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可谓中国女性诗歌的一种崛起。本文试图从其诗作所传达的女性情感、所建构的女性意象、所采用的女性话语等三方面入手,分析揭示其诗歌的独特气质,并进而发掘诗人对于女性诗歌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朦胧是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境界,舒婷在她现代诗的探索和实践中,创造了朦胧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对曹丕诗歌的研究与其父其弟相比显得较为冷清。在论及建安文学时虽以“三曹”并称,可是在具体论述时又往往回避或否定曹丕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从刘勰的评论出发,意在重新体认曹丕诗歌的价值,发掘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顾城和舒婷是新诗潮朦胧派代表人物,他们都关注人的本质,他们的诗歌能够通过一种现实意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并注重内心情感的的宣泄与抒发。在对待人性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上,顾城秉承着"童真"宗旨,用孩童的口吻倾吐自己的情感;而舒婷则是用女性特有的"爱"与"情"来书写浪漫情怀,感化人性。本文以新诗潮中代表性诗人顾城、舒婷为例,展现当代文坛浪漫主义诗歌中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19.
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朦胧诗”论争中,并且被推至论争舞台的中心,对舒婷诗歌的批评集合了当时“朦胧诗”论争中双方关注的焦点和议题。论争双方在关于“朦胧诗”的“懂与不懂”、基调与格调、自我表现等议题中涉及到的对舒婷诗歌的既有所借重也有所排拒或避讳的态度,体现了双方对“朦胧诗”批评的艰难和尴尬的境况。  相似文献   

20.
舒婷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代表作《致橡树》是一首爱情宣言,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和传统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一种高尚美好的爱情,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女性形象。《致橡树》风靡至今,离不开诗歌本身丰富的时代意义和精神,而当今的多种传播途径与方式也无疑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