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3.
尹连忠  赵军 《课外阅读》2011,(12):308-309
王莽改革失败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崇儒,治国方针受到儒家理想的严重影响。西汉儒学的特别之处是儒学与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谶纬说相结合,使西汉儒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王莽是西汉儒学的实践者,他的成功在于他对儒学的身体力行,他的失败在于对儒学的笃信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罢黜百家,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宗教,但其郊庙礼乐制度多依据神仙方士之说,不合西周古制者甚多,于是在西汉中后期兴起了一场以复兴古礼为目的的儒学复古运动,其高潮便是“元始改制”,其结果便是王莽代汉。王莽虽然身败名裂,但“元始改制”的成果,西周模式的郊庙礼乐制度被东汉王朝承袭,并成为历代郊庙礼乐制度的正统。  相似文献   

5.
于媛 《华章》2013,(32)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王莽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场复古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托古改制,他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和农民奴婢化这两大社会背景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于是领导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6.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王莽问题研究正进一步深入,但对王莽改制的原因缺乏全面深刻地研究,至于王莽个人的素质与改革的关系则更少有人研究。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探讨。我们认为王莽改制有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其间接原因,是汉元帝统治以前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在弊端和各种社会矛盾造成的。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调整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出现“都鄙凛庆答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祭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不可食”①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公元前一世纪,主…  相似文献   

8.
谈谈王莽执政时期的钱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莽是介于两汉之间的一个短命王朝。王莽企图用托古改制来解救当时的社会危机,因而进行了频繁的货币改制。本文就此时期钱币的发行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报刊和再版的历史著作,对王莽和王莽改制又有了新的评价。有给予赞扬和肯定的,认为王莽是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限田主张付诸实施的改革家,他的禁奴买卖也是光武释奴政策的先声。有的则予以批判和否定,认为王莽是伪君子、皇帝迷;他的改制是欺骗,是害民,是违反社会发展法则的,是倒退,是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同儒家经典中政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