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作宾 《科教文汇》2008,(13):172-17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曹操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抉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统一了北方,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过激的一些做法也使他背上了的恶名.《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深刻。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这些基本上是根据史料的,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使的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可看作他极为复杂的双重性格之写照。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创造性的成就,如消灭军阀、打击豪强、发展生产、任人唯贤、以法治国、繁荣文化等,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成为千古流名的"治世之能人",但同时也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因为他的自私与奸诈,加上过人的天赋,使得他又成为了"乱世奸雄"。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本文论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突显曹操军事家形象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余俊 《发明与创新》2009,(12):17-18
同学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里有个“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讲的是周瑜偷看曹军水营回来,决定要除掉蔡、张二人。此时,正好曹操的说客来访,周瑜得知后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相似文献   

4.
何际海 《科教文汇》2011,(17):104-105
善写战争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杰出成就,全书120回,共写了40多次战争。作者善于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写各具特色的战争,其中所表现出的战术思想多与明末清初编写成的兵书《三十六计》不谋而合,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运用当属赤壁之战,作者就如同一个深谙兵法的战术大师,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赤壁之战中所采用的计谋来说明其战争描写的成功和精彩之处。《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篇幅(42回~50回)写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曹操在统一北方、占据荆州之后,调集83万大军顺江南下,追击刘备,兵锋直指孙权,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三十六计》的战术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谢章明  解登峰  刘征宇 《科教文汇》2014,(10):93-93,101
通过心理传记学研究探讨曹操的主要人格特点。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和心理传记分析法,结果表明曹操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开朗”、“赏罚分明”、“目光远大”、“奸诈狡猾”、“残忍狠毒”六大人格特征。通过对该评定结果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曹操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娄性诚 《科教文汇》2010,(19):74-75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在赤壁之战中,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有周瑜、鲁肃、刘备等正面人物的衬托;有曹操、吴国"群儒"等反面人物的衬托;还有曹操衬周瑜,周瑜衬诸葛亮的层递式衬托,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宽容大度。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8.
叶明 《华夏星火》2015,285(2):80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很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学习。感情投资,长线收益长坂坡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而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  相似文献   

9.
马德 《知识窗》2014,(7):63-63
张松是西蜀的大才子,怎么个有才呢?《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曹操的主簿杨修,把曹操新著的一部兵法书《孟德新书》拿出来显摆,张松翻完之后就扔了,只道此书不是曹操写的,乃战国无名氏所作,因为蜀中三尺小儿都可以背出来。杨修不信,结果张松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只字不差,杨修顿时傻了眼。  相似文献   

10.
乔娟 《知识窗》2011,(8):59-59
曹操刚满20岁就被举为孝廉,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都尉.从此正式跨进仕途门槛。进了官家门,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人看相,汉太尉乔玄对他说:天下大乱.命世之才主能济世,将来安天下之人非你莫属:许劭也信誓旦旦地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年轻气盛的曹操和大多数人一样,发誓此生一定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不可思议的800年周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统领全篇的起首语。确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在“分”与“合”这对矛盾的斗争与统一中前进的,中华民族因此不断遭受磨难和危机,也不断获得新生和发展。那么,这种“分”与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章通过对其中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及他们用人之道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及人才管理的优缺点,以期为当前我国企业选人用人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章通过对其中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及他们用人之道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及人才管理的优缺点,以期为当前我国企业选人用人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的发明家包括专利权人非常热衷于投身到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实施和商业化运作,但成功者极少,这种现象使人深思。人贵有自知之明,三国时代的小霸王孙策与其弟孙权所进行的比较是:两军阵前,争衡决胜,卿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卿。而在同一时代能将孙氏兄弟这样的才能集结一身的只有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了。如史学家所言,曹操既是大政治家,又是大军事家,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自亡于军事。苏轼荒凉“横槊赋诗”,就使曹操压倒当时的一切人物;而在经济方面,曹操亦有建树,“屯田令”的成功就是范例。但曹操这样的人物在豪…  相似文献   

15.
雷丽英 《科教文汇》2008,(28):240-240
论文研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智”,从开疆辟国之智、行军布阵之智、合纵连横之智、治国御民之智、机巧之智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相似文献   

16.
软语化干戈     
三国,是个辩士纵横的时代,诸葛亮舌战群儒,张松讥讽曹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是,有一个辩士,大家却很少知道,《三国演义》里没有,只是在《三国志》里,陈寿才对他的口才进行了精妙的描述,让人读了,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刘慧娟 《金秋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8.
刘慧娟 《今日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有人给你介绍一个历史人物,说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机智勇敢从乱世中"突出重围",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千百年来,这个"英雄"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人们习惯戴有色眼镜看他,并给他贴上各种名不副实的标签。谁这么倒霉?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曹操。大多数人与曹操的相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演  相似文献   

20.
美味鸡肋     
鸡肋典故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杨修因为恃才放旷、误传军令而被嫉妒的曹操找借口杀了。鸡肋也就成了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的代名词。在我们的数码产品中,有些产品的功能虽然称得上是标新立异,但却免不了有画蛇添足之嫌。不过,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这些过去的鸡肋在今天看来已经颇有些味道,那些还停留在可弃鸡肋行列的产品,也许很快会推出改进版,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