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孔子、孟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后世也将孔孟并称,然而考察《论语》和《孟子》,我们却发现孔孟有很多不同之处:孔子将政治理想摆在自己人生价值的首位,而孟子则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孔子无法忘怀于政治,孟子则寄情于“大丈夫”人格;孔子谨小慎微,孟子则狂放豁达;孔子因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而矛盾,孟子则执着于人格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积累文言词语. 2.在文本对话中认识《孟子》长于说理的特点. 3.在对比与分析中理解"大丈夫"崇高人格的内涵;观照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分析文本,理解"大丈夫"的内涵;初步了解《孟子》一书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联系张仪、公孙衍的人生经历,在对比中理解"...  相似文献   

3.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论坛》2013,(9):68-69
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受业子思(孔子的孙子)之门人"(《史记·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而后孟子又一次推进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孟子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性善论"。他这一理论观点成为了儒家学派发展的一个思想基础。通过阅读《孟子》这一书,本文将从孟子主张的性善论角度来论述人性本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至圣"。其地位的确立与孟子等人对其形象的圣化密不可分。在《孟子》一书中孔子被视为圣人,且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文章分析了孔子在《孟子》一书中的形象,及其被圣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说话、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引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写过的诗文,有时也会引用自己写过的话。这种写法,叫作"引用"。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文章开头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  相似文献   

8.
儒家五圣     
"儒家五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  相似文献   

9.
作家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的《孟子》,(共七篇),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民  相似文献   

10.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1):57-58
<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一位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尊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的生卒年似乎不如孔子那么确切可知,好在由于年代久远,一般的读者对此并不关心。读《论语》,会觉得孔子是一个温柔敦厚的长者,而读《孟子》,会觉得孟子是一个充满着英雄气概的壮士———孔子似乎总是说"你可以慢慢来",孟子则一再强调"至大至刚""养浩然之气"乃至"舍生取义"。在孟子看来,圣贤乃"与我同类者",自己努力去做,一定也会成为圣贤,因为他相信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内在品质.本文史论参合从学理上论证了孟子的人格的表现,即自尊:大丈夫说;自立:养气说;自明:充实说;自律:"砥砺"说;自强:忧乐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人格理论,这是一种品格高洁、精神雄健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2.
[专题解读]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②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苟子。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④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⑤宋朝时,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与道教思想的新儒家——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冲击。⑦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非常推崇孔子,自认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因此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作为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衣钵,而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他以合礼为经之本,以权变为现实之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将孔子礼的思想发扬,形成了自身的灵活性。孟子的灵活性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积极回应,与孔子相比,孟子的灵活性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郭强 《文教资料》2013,(24):64-65
儒家思想在古代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儒家的继承者,孟子则积极深化并推动了孔子学说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与延伸,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孔子地位,同时也使儒家学派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先秦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内圣"思想。其中在宗教鬼神思想上弥补了孔子的不足,提出"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变置"概念是孟子的首创,"变置社稷"的鬼神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思想原因。孟子的"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与其"人本"的天道性命、仁政思想以及"报应"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孔子与孟子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人人都应受教育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但人与人之间也逐渐会产生差距。这就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孟子倡导"性善"论,他认为人  相似文献   

17.
声称"‘六经’皆孔子之作,百家皆孔子之学"的康有为具有儒家情结,这使他对孔子后学的推崇与对孔子思想的阐发一样以儒家为主体,也注定了对孟子、荀子的关注和推崇。尽管如此,康有为对待孟子与荀子的态度大不相同:对待孟子,始终如一地推崇;对待荀子,则经历了由早期的推崇到后来的贬损的过程。康有为对待孟、荀的态度变化直观再现了他本人的心路历程,在这里,孟、荀的命运呈现出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史     
<正>[主持人的话]本期发表两篇关于中国教育史方面的论文。《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双重影响》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双重影响。论文认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积极意义表现在:理想人格的榜样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君子"和"大丈夫"等理想人格在历史上对人们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中庸"、"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孟子人格教育思想中是否内含着主体精神元素,这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并通过文本诠释法和历史分析法对《孟子》原典及其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展开了学术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人性观上,孟子超越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模糊表述,旗帜鲜明地强调人在本性上具有"良知"和"良能",具有成为道德主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道德内省修身理论,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了人作为主体的"道德挺立";在道德意志上,孟子超越了孔子关于道德意志探讨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道德意志的内涵,强调人的坚忍不拔的道德意志品质;在道德行为上,孟子并未止步于孔子所树立的谦谦君子的行为规范,而是主张培育正道而行的"大丈夫",捍卫社会道义和正义秩序。由此观之,孟子人格教育思想中的主体精神是异常恢宏而壮阔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孟子     
【作者】《孟子》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由孟轲及其学生记述。孟轲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