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精神动力是推动一个人向上进取的不竭源泉,是一个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杠杆,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厘清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动力的生成依据,分析精神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创造充分发挥精神动力作用的条件,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和谐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简单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同样离不开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谐发展既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要素固然重要,没有物的要素,人的能动性难以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物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因此,研究、探讨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两种力量的动力作用都是通过人的动力作用而实现的。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决定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先进化的精神动力是通过先进化的功能而起作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重视客观物质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要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导向,发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为培育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导向,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教育》2010,(5):12-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不少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完整有序的动力系统,是动力主体在动力动机驱使下,出于对动力目标的追求,充分运用动力内容作用于动力客体的精神动力过程。并通过舆论、理论、教育、制度等动力保障机制使之顺利运行,发挥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动力功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创造力,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利益、祖国利益有机结合的民本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他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的时候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9.
精神动力是人类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学生精神动力的有效开发,对大学生的人生实践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浅探精神动力开发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0.
福建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推动福建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建精神是强大精神动力。爱国爱乡是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海纳百川是后发先至、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乐善好施是和谐共赢、协同发展的精神动力;敢拼会赢是挑战困难、突破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各国明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明进步的动力。这一系统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使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才资源和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依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推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汇聚了作为后备劳动大军的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内涵,凝聚了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社会。依托“三个精神”助推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需要为劳模和工匠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的精神引领和技能引领作用;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将“三个精神”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行业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法宝。人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结合体。要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激发这一活动所必须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探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发展和当代横向比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兄弟民族凝聚而成的特定民族整体,不应泥守某些书本概念确定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一确实存在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涉及56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及其融汇与凝聚;虽然有很大困难,但进行研究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神教育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致力于促进个体的精神归属和国家认同,而且也需要着力于良好社会精神风尚的构建,更需要着眼于国家精神力量的内生和凝聚。只有将三者有序衔接、有机整合,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中国精神教育的效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精神动力社会历史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纠正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实现哲学研究从经济动力研究向精神动力转向,深究精神动力在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伟大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彰显四个伟大精神,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其深刻内涵,使伟大创造精神造就人间奇迹、伟大奋斗精神创造美好生活、伟大团结精神凝聚磅礴力量、伟大梦想精神引领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已把是否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培养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创造的精神,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精神动力是激励人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它源自人特有的精神需求,是更为持久深刻的动力源泉。新时代新征程特定的历史方位凸显精神需求满足的紧迫性,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基本特征也内在要求了精神动力的蓬勃发展,新时代青年物质生活保障有力、思想活跃程度高、信息来源途径多样的普遍特点也呼唤着精神动力的引导支撑。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激发青年一代的精神动力,应当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使青年自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让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磨砺自身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出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