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心情凄苦,听琵琶女弹奏一曲,“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洪迈),《琵琶行》“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赵翼),以有尽之声,传不尽之情。一是通过描写音乐传情。如用“弦弦”“声声”“嘈嘈”“切切”等叠字,“间关”“幽咽”“呕哑”等双声叠韵词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而一连串的精妙比喻更表现出了音乐的变化,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比琵琶乐声的密急,用“私语”比其幽细,形成了鲜明的乐感对比。“嘈嘈切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其感伤诗的代表作。它借琵琶女的沦落身世,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幽怨之情。对此,古今学者言之甚明。如洪迈曰:“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爱新觉罗·弘历等则言:《琵琶行》“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靳极苍教授也认为,《琵琶行》的主题,是“借写琵琶女不幸遭遇和不平之愤抒写自己忠而被的悲愤”。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中为了表现商妇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专门写了她弹奏的当时的两支名曲——“霓裳”与“六么”。“霓裳”指“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关于此曲的来历,说法颇为玄妙。有说:“叶法善尝引上游于月宫,因聆其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曲而归传之,遂为霓裳羽衣曲。”有说:“帝与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历来被誉为描写音乐的绝唱,其中的音乐描写以“情”贯之,句句融情,可以说这正是其千百年来长诵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诗人开篇以秋江月夜惜别的场面作为琵琶女出场的背景,将其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特定的凄清环境下进行演奏,这就为整个乐曲渲染了一种愁惨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琵琶女从调弦正音到曲终收拨弹奏音乐的整个过程。而仅仅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弹奏前的准备工作,就隐隐流露出琵琶女的满腹情思。清朝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一书中评论道:“‘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似文献   

5.
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琵琶行》,通过对一个歌妓不幸遭遇的描述,抒发了作者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篇根据这个立意的需要,摄取了秋夜江边与琵琶女邂逅相遇这样一个特定的镜头,形成了以弹奏琵琶为线索的精湛艺术构思。线索,是贯穿在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在这首诗中它被安排得十分精巧。从纵的角度看,诗歌从开头的“闻琵琶声”起,一直到结尾的“却坐促弦”为止,都扣紧弹琵琶这根线索。全诗笼罩着一种凄恻哀怨之声,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气氛。从横的角度看,诗人匠心独运地把琵琶女的飘零身世、作者仕途失意的感慨,与音乐的精彩描写有机地  相似文献   

6.
《琵琶行》是白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她演奏技艺娴熟,心中充满忧伤:“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她多变的弹奏指法与她弹奏的琵琶曲一样令人…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写歌女弹奏琵琶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短短的十-四句。琵琶声声,回肠荡气,我们仿佛听到一曲美妙的仙乐,或激越.或平缓,或如金戈铁马,或如小桥流水,堪称千古绝唱。其中最大的特点为节奏鲜明。其实不光是音乐需要节奏.课堂教学语言也需要讲究节奏。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佳作。诗中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作为我国占代叙事诗中的优秀篇章,其描写音乐的手法堪称一绝。同时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自然景物“江”和“月”融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意境,使全诗的情感变得含蓄深沉,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赏析本文时,我们不妨来寻找…下诗人笔F的“江”和“月”。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乐府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充分展示了我国各民族特点与思想内涵。其中,《琵琶行》堪称乐府诗歌的代表。《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其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音韵富于变化,诗中多用明暗结合的手法描写琵琶女精湛的弹奏技艺和悲惨经历,从而反映出官僚腐败、民不聊生、人才荒废的丑陋一面,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自己被无辜贬黜的愤懑。全诗构思精妙、语言巧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琵琶行》的许渊冲英译本充分保留了白居易诗作的艺术之美和思想精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结构缜密,基调和谐文章一开始,先写主客分别时的悲惨情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既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种“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之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接着,文章自然写到邀请琵琶女弹奏。作者浓墨重彩,从演奏内容、效果以及听众的感觉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把一个…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2.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第二回,课文描写了当时著名曲艺艺人王小玉的演唱技艺。《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诗作描述了琵琶女的弹奏技艺。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诗歌,但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谓“曲异”而...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之作,后人不惜赞美之词,大加赞赏。他们从《琵琶行》的内容主题,到她的艺术手法,从整篇构思到部分诗句,都受到后人热议。而对诗中的如草灰蛇线,贯穿于全篇的"离别"之元素之意蕴,从主人送客开篇,到琵琶女演奏结束而曲终人去卒章,却无人从语篇的角度去论述和赏析一、见于全篇的"离别"1.主客之别这是全篇之别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这首长诗所描摹的琵琶演奏艺术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我们常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如果我们将《琵琶行》所描摹的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嫁接”于语文课堂教学,必定会为一向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增添几分生趣。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登场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仅仅是“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什么初次弹奏就声惊四座,使人不由自主心驰神往呢?关键是曲中含“情”。古人…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位曾在唐帝国首都长安的琵琶女的沦落身世,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女艺人的悲凉境遇的深刻同情,同时抒发了诗人政治上遭到打击后,被贬的愤慨不平。《琵琶行》能感人至深,成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不仅在于它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在于它成功的艺术魅力。首先《琵琶行》以强烈的节奏、出色的音乐描写而引人入胜。诗中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如裂帛”、“水浆进”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抽象音…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通感》中曾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进行比较,以说明通感与一般比喻之不同。他说,在《琵琶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中,白居易把琵琶声比作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虽写得生动逼真,但仍是由声到声,从听觉联系到听觉,并未产生感觉的移借;而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则把琴声描写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将本来诉诸听觉的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善才”一词,值得一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前者,课本未注;后者,有释:〔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其实,这涉及到泛指和实指的问题。所谓“善才服”,指的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精湛,“曲罢”使得乐师佩服。显然,“善才”泛称琵琶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思想认识就不尽一致。一般人认为诗人以高度的概括手法,记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唐歌妓悲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宋代文学家洪迈认为只是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那是要被人日后议论的(见《容斋随笔》)。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偏面性。  相似文献   

19.
琵琶曲     
1月21日晴 最爱白居易的那首《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每一次诵读,都会有千丝哀伤。曾经以为是诗中的哀叹和琵琶上的音符感染了我。而事实上,因为千百年前的我也是一把琵琶,一把哀怨的琵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留恋灯红酒绿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也有人说商人经商是正当的,稍有别离就耐不住寂寞,便“梦啼妆泪红阑干”,难道为妻还不如为娼?但还有人说,琵琶女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