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思探究”理论的核心是教师通过诱导,让学生经过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一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新大纲的要求,浅谈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读——明题意,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应结合应用题的类型,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一、图画应用题要注意“问”、“管”有序图画应用题直观、形象。表示的是学生所热悉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类型特点,的目的提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取决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思维灵活性(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思维的灵活性在应用题教学方面主要指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沟通应用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义务教育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编排的特点和要求,教学分数应用题要不分类型,不出公式,不教给学生“标准量”、“比较量”、“对应分率”之类的术语,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切实改进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要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要阐述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三步教学法”就是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重视思维过程,缩小思维跨度,进行多步教学,使学生找到一套理解、分析和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具体思维模式,从而加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具体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在教学中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下面对“三步教学法”做具体说明。第一步,把普通语言转化为分析语言一道数学应用题首先呈现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赵晓斌 《西宁教研》2002,(3):42-42,4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长知识、长智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题练习课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练习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从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上好应用题练习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选择解题方法时,往往只注意题目中的一个因素,常常把运算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见到“还剩”、“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多”就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影响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应用题,必须将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说”、“操作”、“补”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一、从“说”入手,弄懂应用题的构成要素,理解数量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思维形式的一种,求异思维中也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和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实际,采取积极诱发的手段,真正达到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函数应用题及函数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是九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近几年各省市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特别是分段函数应用题,学生练习中常出现思维性障碍——不知如何分段,如何确定分段点,常出现“少分”或“漏分”的情况.本文  相似文献   

10.
一、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1.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应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联想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联想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再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  相似文献   

11.
“教”引导有序掌握方法——兼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启蒙教学○陈钰(上犹县沿湖乡山门小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为“学”服务的。应用题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就是要针对学生接受知识(即学)的过...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抓问题,找条件”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了问题,就产生为解决问题寻找条件而开展的思维活动。如何“抓问题,找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例如:赵桥化肥厂7天共生产化肥1575吨。照这样计算,八月份(31天)能生产化肥多少吨? 这是一个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有一个“中间问题”,中间问题不解决,思路就通不过,应用题也就解答不了。如何解决呢?教师不能单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而是要根据认识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长数学”理念下的数学复习课,能根据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坚持系统化理论,践行“生长数学”的教学主张,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架设生长型路径,开展探究性活动.本文以笔者在“生长数学”理念下设计的“应用题求最值”复习课为例,分析如何用生长型架构助力初三数学应用题的复习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情境下 ,经过思维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对问题进行探索 ,真正理解和掌握解答应用题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呈现信息 ,提出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 ,要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信息 ,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题是学习应用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但学生往往不能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学生由于受课本例题、习题的强因素的影响 ,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即一看到两个量的比 (如 :A∶ B) ,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两个量的比转化为几加几分之几的形式 (如 :AA+B) ,这样在分析应用题时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为了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联想 ,夯实基础教师给出含有两个量的“比”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 ,为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教学做合一 ,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主动地去创造。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强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要获取的知识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境 ,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 ,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 ,会用归一、归总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但要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我在教学中设计如下 :1.根据下表两种量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一、应用题教学的特点“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容来看,多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问题情境千变万化,要求学生有梳理、分解的能力。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思维的灵活性较强,解应用题不象计算多项式的加、减法那样刻板,有章可循,不能机械地套公式,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灵活处置,因而学生原来的思维结构就显得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开放型应用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能促进学生从“怕学应用题”向“想学、会学应用题”转化。设计开放型应用题 ,可以从应用题的叙述、题型和问题入手。一、让应用题的叙述“活”起来教材中的应用题叙述一般过于平淡 ,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 ,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应用题时 ,有意拓展应用题的叙述内容和范围 ,赋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 ,不但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如 ,在教学“整数连乘应用题 :学校买来 5箱热水瓶 ,每箱 1 2个 ,每个 1 1元 ,一共要多少元 ?”时 ,我把“…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然而部分教师和学生谈“应”色变,教师对应用题教学感到束手无策,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对应用题解答望而却步。笔者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一、加强操作指导,展示思维过程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演练,思维是操作的内化。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成表象,以促进对应用题的理解,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和线段图,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为例,通过画图操作,可以从图中找出比较量及其对应的分率,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