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一碰到写作就一筹莫展,教师怕教、难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再畏惧写作?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真实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描绘缤纷的生活,抒发真挚情感。一、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小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过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兴趣,以及对作文书写的探索欲望,这是教育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老师们都深感学生作文内容苍白、肤浅,学生也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困境.问题在哪里呢?笔者在大量调查中发现,老师们的作文课,一般是先确定教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或写作技巧,再去选择让学生写什么内容。我们认为,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内容的开发上,要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就必须着重研究让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花大气力去开掘学生作文的“活水”。这个活水,就是把作文教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天地中去,指导学生向绚丽多采的现实生活去获取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的作文教学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阅读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文字讲话,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难作文”现象,笔者通过亲自实践.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破解写作制约瓶颈、引导学生积累、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作文教学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展开初步培养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过程也是给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支架问题"能够很好地给作文教学以辅助,透过对于不同问题的剖析能够让学生对于作文中为谁写、写什么以及怎么写有深入探究,能够让学生找到更好的写作思路。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作文"支架问题"教学研究。一、为谁写——读者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支架问题"首先应当关注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动力,而生活则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就是善于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我们一切创作的源泉皆来自于生活,文学作品就是对生活的写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内容,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就是让学生用独特的思维,为自己的作文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所以教师要教导小学生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及艺术化的语言构成一篇文章,提升小学生写作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小学生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从小学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喜欢写作、勤于动笔的习惯,为写作文打好基础,下面我将教学经验略作分享。一、诗自肺腑出现在原生态多了一种类别,原生态作文,这个绿色不是环保之意,而是说学生作文要绿色无污染,不受八股或功利之袭扰,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观念.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生活是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有多种方法,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注意储备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再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平实的朴素写作,不粉饰,显真实.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课堂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与素材,习作从本质上来讲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学更加生活化,并提出实现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带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怨声载道。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考试也提倡尽量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给了考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自己掌握作文的主动权。教师要根本改变作文教学观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研究这个时代的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写作的源泉,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的灵感,领略享受作文创造的乐趣,充分表现自己青春亮丽的文采,尽情宣泄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对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皮金梅 《成才之路》2013,(35):71-7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成效不高的问题,教师们也对此感到很困惑。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作文教学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呢?结合学生的现状来看,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丰富的阅读积累与写作技巧、素材不足,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脱节,形成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并有了一定的突破,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玲玲: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一点已成共识。但是当下学生作文取材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无话可说,胡拼乱凑;无病呻吟,凭空捏造;以古非今,想当然尔。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回归生活?对于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习惯于以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来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现阶段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作文教学和训练应该多样化,力求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抒发真实的情感。该文从自主选题、自主选材、自主表达、自由想象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黄国强 《考试周刊》2014,(42):53-53
正一、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学生发愁作文难,首先就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没话可说。我认为要解决学生材料贫乏、无话可写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书本是写作的细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源拓流。开源可以直接取材,拓流可以间接取材,把开源和拓流二者结合起来,写作的材料便会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用之不完。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  相似文献   

18.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并且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明辨是非。文章从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艾立晶 《课外阅读》2010,(8):164-164
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使我对作文教学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首先要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克服学生的写作恐惧感,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笔表达出来,并不都是为了当作家,尽管有时会招来笑声,但那一定是作文的与众不同之处,不要有顾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到更多的写作源泉,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