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以往的习作批改方式是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在批阅时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学生不易将教师的评语融合于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作文,原来是什么样,批改后还是什么样,进步微乎其微。而只有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乐"起来。  相似文献   

2.
黄华玲 《考试周刊》2013,(51):58-5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将带领学生顺利地走进轻松作文的殿堂。文章对作文激趣三技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习作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处处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原始表达,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体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表达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语,另一种是习作。习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强调,不管习作的内容还是习作的形式都应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让学生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在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6.
儿童生活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自由习作的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励干劲,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要基于学生习作实情,分析学生需求,在学生习作忽视处、误解处、困惑处进行有的放矢的习作讲评指导,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表达技巧上实施"美体"行动,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呼唤真诚,呼唤爱心,呼唤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文命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因为作为具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的优秀作文试题一般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点:一是题目具体,讨论的问题集中,有限制,不宜大而广之;二是能体现思想深度,能测出考生的思想水平和思维品质;三是要体现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0.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将习作教学归纳为"五步曲",从而使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贫乏,没有真情实感;提起习作感到头痛,认为习作无从下笔。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头没有开通,学生无从表达。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工作。为学生“开源”,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上。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习作要与实际相结合,鼓励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改善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教师成为学生习作阅读(读者)最主要对象,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表达。实践证明,解决学生习作中读者选择的自主性、多元性是改良习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教学中要补充三项练习:一是相同主题多元读者的习作练习,二是多元主题同一读者的习作练习,三是主题明确读者模糊的习作练习,从而提升学生习作的主题鲜明性、表达准确性、文体适切性。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在儿童习作通识评价方面存在着"盲区",无论对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操作,都是较大的欠缺。建构小学阶段儿童习作"表达标准"势在必行,以"标准"指导习作教学变革,以"标准"引领儿童写作素养提升。"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入手,注重语言积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教师要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及训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说话、写话并进行习作练习,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激励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步阶段,本阶段对学生习作的训练不应局限于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应唤醒学生对习作资源的整理开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逐步培养学生完善有条理的写作思维。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入手,浅谈习作素材库建立的重要性,并针对性讨论如何科学构建、运用习作素材库,盘活学生习作,着重以课例分析为载体,浅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运用写作素材库,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提高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写作。"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