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每况愈下”语出《庄子·知北游》。原作“每下愈况”。原文如下: 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  相似文献   

2.
陈天中 《小学生》2008,(3):34-35
有一颗螺丝钉,它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时就觉得自己与别的螺丝钉不一样,它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明星。它“叮”的一声跳到一大堆螺丝钉里大声嚷嚷:“你们都让开!明星来了还不让道!”  相似文献   

3.
有一本《中学语文复习资料》,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注释中,将“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中的“无何”说成是“无可奈何”。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无何”并不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它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概念。与有顷、顷之、少顷等的意思略同。“无何”象“有顷”、“顷之”等一样,经常放在“居”的后面,共同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学生进行“美”的探索、享受、成长的场所,它像甘露一样,滋润着每一个祖国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6.
as的相关知识是英语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但as同性、用法较多,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下面和同学们一起归纳学习它的用法。一、作副词表示程度.意为“同样地”。在“as…as…”,“not as…as…”结构中的第一个as是副词,作“和/与……(不)一样”解。Jack is as tall as his father.杰克和他的父亲一样高。  相似文献   

7.
徐江先生的《“描写”新说》针对写作基本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出新的阐释。读来引起不少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已超出了“描写”这一概念的自身。暂且不论“新说”是否真正准确地揭示出“描写”的内涵,单与“旧说”相比就会发现“旧说”在它面前已显得不够准确,它距“描写”本质属性的距离要比“旧说”近得多。其实,现有写作教材中的很多概念都和“描写”一样有着广阔的对其本质的讨论与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还是在十年大动乱期间,有一“四人邦”文痞到某大学做报告,故弄玄虚说出“每下愈况”四字。在那“新精神”满天飞的年月,有些不知此成语出处的人就以为又是什么“新提法”。其实这是古董。《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死所不在。’”于是庄子举一连串例子:从道在蝼蚁、稊稗、瓦(?),一直举到道在屎溺,并且说明他自己越往下作比喻,越能  相似文献   

9.
罗堃 《语文学习》2010,(2):72-73
“疑云”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它的解释是“[名词]像浓云一样聚集的怀疑”。最近,“疑云”一词屡见报端,并且出现了新的意义。先来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鹅黄色的小枕头,上面有一个喜气洋洋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挂红色的鞭炮,我叫它“喜多多”。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枕着“喜多多”睡着了,第二天上语文课,我打开书包往外拿课本时,突然发现“喜多多”变成拳头大小躲在了我的书包里。我把它按下去它跳出来,再按下去它又跳出来,我捏了捏它的小鼻子说:“别捣乱!”  相似文献   

11.
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相声演员“现挂”的本领不能丢。什么叫“现挂”呢?它是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凭借聪明才智,巧妙化解或即兴发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与相声表演并不太一样,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和相声演员一样拥有“现挂”的本领,凭借自己的智慧,将课堂突发问题化解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创生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认为寺庙是同一个概念,把它看作是一个单纯词。而事实上呢“?寺”“与庙”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各不相同。客观上是作为复合词而存在的。这就像杨柳一词一样,杨是杨,柳是柳,它们是同科异属。且不“说寺”曾作过古代的官署名,如历史上的大理寺、太常  相似文献   

13.
《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轻灵而自由。”查原文,这句中的“形式”为“形势”。可能是选编者想改为与“本质”一词相对应的词语,抑或其它原因,改“形势”为“形式”。这样,恰好改动了原词的准确性。“形式”一般指表现方式,如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等。“形势”指地势或事物发展的状况,显然文中用了地势这意思。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树木“把小屋遮掩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露出“建筑的线条”,“像鸟一样……。”因而,这里用“形势”指小屋露出的外形(形),和它所占据的地形势(势),表现出的姿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若用“形式”,就无法表达出这些内涵。再从“本质”一词来看。“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哲学名词。显然,文中用的不是这个意思。文中的“本质”应理解为“孤立地”“单纯地”。整个一句可理解为:单纯  相似文献   

14.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15.
“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大作家都是成功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这一点也被许多小说评点家注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红楼梦》将“犯”“避”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做到了“犯”中求“避”,并且“避”得浑然天成.它根据每一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与人生阅历的不同,写出了她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状态,从而让每一次“避”都闪烁着个性光辉,这一点在理家方式的采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have to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态动词,它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其否定式和疑问式的构成方法也与其他情态动词不一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有哪些主要用法。一、与其他情态动词一样,have to后面接动词原形。它表示“不得不”的含义。例如:  相似文献   

17.
周文华 《语文知识》2006,(12):21-2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宵夜”这个词.它跟“消夜”一样吗?  相似文献   

18.
“着火了!着火了!”一家商场着火了,消防队员赶来了。火实在太大了,人们有点手足无措。突然,消防车动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变形金刚”。它听到楼里还有孩子的哭声,就像箭一样飞快地进去,  相似文献   

19.
苔生于古老的岩石边,剥落的墙下……苔在阴暗里生长,其结果是越来越顽固,而环境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好的环境如“芝兰之室”;坏的环境如“鲍鱼之肆”。环境于人,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它可使人一帆风顺终达极顶,也可使人沮丧绝望如入深渊。难怪乎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一个人自入“囫圄”,陷入一个“黑色染缸”一样的坏环境之中,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写作过程是文学艺术的概括过程,它始终不摒弃个别,而且还要强化它,突出它,丰富它,使个别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要中“规矩”,还要有与众不同的“这一个”闪烁其中。人常说:“一俊遮百丑”,这就如一流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衣服要有迷人的个性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