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4,(2):106-107
提起《易经》,人们往往想到“歪门邪道”,就是舞台上那些身穿八卦道袍、呼风唤雨的妖道,还有江湖上那些算命看风水的招摇撞骗之人。这真是对《易经》的天大误解。事实上,《易经》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的智慧,“是哲学中之暂学”。  相似文献   

2.
茹燕玲 《考试周刊》2009,(36):35-36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对当今的文学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指引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探索文学作品。《血色浪漫》是当代比较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以充满灵动的、诗意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这部小说的诗性特质突出表现为怪诞的现实主义、参与文化转型期的对话、讽刺是一种现实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古代生态文化哲学的重要范本,研究《史记》的生态文化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史记》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挖掘《史记》生态文化价值,既是消弭生态危机和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求,又是对学界日益活跃生态文化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完善与发展“史记学”的学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柏慧》中,鲜明地表现出他反现代性的文化立场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向往和守护,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这一单元的第一框,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第四单元的起点。本框分三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心存敬畏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20-20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逐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8.
一、固原的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固原城市人口有20多万,社区有25个。但在这些社区里,没有一个专业的文体队,只有几个"夕阳红"老年秧歌队,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高涨的文化需求,人们的精神生活非常贫乏,城市也没有活气和灵气。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完全到位,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中,阿诺德批评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缺乏精神信仰、过分看重工具的普遍现象,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对完美的探究与追求,美好和光明是文化所追寻的完美之主要品格。阿诺德有关文化的思考为英国社会寻求了一种强大的整合力量,指导着人们理性地关注当代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必读》2014,(9):16-16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马云(IT名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是贫乏和空虚的。——周国平(作家)青春的日子,总是要破坏一些东西,才会收获另一些东西。——《麦田里的守望者》不能小看道歉的意义,一句"对不起",可以化解一个人的怨气。——《私人订制》记住,不管什么人对你说什么或让你做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埃拉。内心的力量要强过咒语。——《魔法灰姑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以成语丰富为其特色之一,如果把那些成语从人们的口头、笔下全部勾销,中国语文的词汇就贫乏多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1)的第四个模块“名著导读”的第一篇是《论语》。《论语》这部书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语言精粹,辞意并茂。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成语的句子和短语,为中国语言宝库提供了一批珍宋。  相似文献   

12.
殷宏雁 《文教资料》2012,(9):101-103,109
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反映了当代都市婚姻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对婚姻观念的反思。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婚姻的影响,到当代婚姻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些许问题,这就是《婚姻保卫战》剧评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作品,代表了新文化的反传统属性。《呐喊》与《彷徨》一方面展现了新文化的基本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新旧传统文化中间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化情结,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40集民族史诗大剧《木府风云》在讲述丽江木府土司家族内部争权夺势和爱恨情仇的同时,也向观众全面展现了丽江纳西族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包括政治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和殉情文化等等,同时该剧也提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发展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5.
张怡红 《现代语文》2007,(2):122-122
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行量之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崛起的哲学人类学以人的本体论为探讨的主题,试图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回答人与自然、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关系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人类学的原理,试图勾勒《诗经》时代人的图像,求解《诗经》中“人”的本质,臆测当时的人是如何存在。大量资料表明:《诗经》时代,人神分离,人们已经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人既作为道德文化而存在,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和传统的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把自己镶嵌在传统中。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活灵活现,具有"原生态"意义。破解《红楼梦》中诗词的意义既贵心细尤贵眼明,需要耐心更需悟性。《红楼梦》宴饮活动中的这种文化意蕴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象。正是饮宴活动才凸显了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让人感到更可爱可亲。《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小说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就没有《红楼梦》的永恒魅力,《红楼梦》就不会经久不衰,屹立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文献资料,它对我国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谈谈《诗经》在思想观念和审美标准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京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汪曾祺被选入新教材的作者名目。汪曾祺优美的散文很多,《胡同文化》是其中一篇代表作。《胡同文化》较全面地反映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思想、取材特色和语言韵昧。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品味一下汪曾祺的“胡同味”。恬退隐忍的审美思想。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连用三例证明北京人这种隐忍,一是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顺民”说,一是自己《八月骄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