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鹤琴先生在《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到:“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明确而精辟地阐述了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对于学校实施音乐教学的目的也有明确的意见:“一般学校实施音乐教育与生活脱节了,  相似文献   

2.
多姿多彩的本土音乐是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的优势所在。在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本文就黑龙江的本土音乐-东北汉族民歌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中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考量。  相似文献   

3.
<正>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歌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尝试从众多民歌资源中,搜集整理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从民歌智慧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民歌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音乐教育一般来说要依靠父母、教师和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成人。音乐专业人员很少参与幼儿音乐教程的设计和教学,他们和孩子们的接触要到小学二、三年级才开始。在孩子的发展中,文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音乐却被忽视。虽然音乐已作为幼儿的愉悦调剂课程,但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全部重要意义。如果说在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音乐的话,这似乎是荒谬的。其实,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是最执着的音乐创造者,他们认真地探索音乐,自然持久地运用音乐,幼儿比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更强烈地需求音乐。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音乐之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把民歌的种子播向下一代,保护、传承和开发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将本土民间音乐系统规范地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教音乐体系的社会职责,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同时更加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静 《考试周刊》2011,(39):221-221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儿童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老师要细心、反复地观察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授幼儿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婴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儿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幼儿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几乎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其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32):181-182
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当要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为核心,并且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更应该在这时最大程度地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因此,学校应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本文就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着手,对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幼儿形成高尚的品德与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音乐游戏是学生认识音乐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的游戏,是把音乐知识、演唱歌曲、舞蹈创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融入到音乐游戏中,与儿童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巧妙设计音乐游戏,让音乐游戏带领学生认识音乐世界,让音乐游戏奏响课堂的美妙音符。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声乐界出现了"原生态民歌",这个现象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原生态民歌逐渐消亡的现实,笔者尝试大学生音乐教育与原生态民歌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原生态民歌的传承问题,使得原生态民歌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认识与分析,提出了对高职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环境、重视欣赏对教育美的培养、把握好流行乐资源、善于借助其他人文学科、利用好身边的民歌及戏剧资源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Young children can learn about their own feelings and moods through listening to music, by singing songs, and by expressively moving to music. Music and song provide an enjoyable way to introduce young children to the songs and tales of other cultures as well as familiarizing children with words in other languages. A listing of folk songs suitable for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is provided to support teachers' use of music with children's singing and moving.  相似文献   

17.
苏南民间音乐包括苏南各地的民谣、民歌、民乐。溯源苏南民间音乐的历史传承,剖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阐释苏南民间音乐的教育传承特点,以期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提供积极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山歌社"成立的背景并对其早期收集民歌、研究民歌、传播民歌的活动进行了扼要的梳理,重点论述了"山歌社"的成立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民族音乐教育、优秀民歌的发掘和民族音乐走向大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传承、传播的主渠道,民族音乐应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提高对民族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师资的培训,努力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拥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如何把广西的少数民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不仅能弘扬广西各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应当树立起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2.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编写适合广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材。3.注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