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钦 《图书馆论坛》2002,22(4):125-126
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邱均平教授主编的《市场经济信息学》一书的内容、特点和创新,进而作出客观的评价,认为该书第一次从理论、方法、应用等三个方面全面地构建了经济信息学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安珍 《图书馆论坛》2006,26(6):262-265
在综述诸学者关于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从广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出发,设计出了以经济信息为经线,从环境到系统、从外层到深层、从广义到狭义、从总体到个体,从主体到分支的经济信息学立体体系结构,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信息学是信息学与经济学广泛交叉、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兴起植根于信息时代背景,适应了社会经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二战”以来诞生的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s)群中,经济信息学是发展较为迅速并受到广泛重视的“热点”分支学科之一。我国自1980年以来才开始这个领域比较系统的研究,以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为代表的信息化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信息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并己出版了几本相关的著作。但从总体上来看,工作描述性研究居多,…  相似文献   

4.
文献信息学的哲学观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文献信息学及其相关内容,着重从哲学角度,以文献信息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思维系统、文献信息与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文献信息学是社会生产和人的全面解放工具三个切入点分析了文献信息学。  相似文献   

5.
李国秋  吕斌 《图书与情报》2004,(6):29-34,38
文章根据科学学理论对经济信息学进行思考与探索,认为经济信息学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学科范式,尚处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发展的中间阶段,经济信息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应加强理论研究,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统一的学科范式,并在学科范式的支配和指导下规范经济信息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医学信息学本科、硕士教育概况,为我国未来医学信息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以院校开设时间、院校层次为筛选标准,从中美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高校中各选取10所代表性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从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方式、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中美医学信息学本科、硕士教育概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医学信息学本硕教育虽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美国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入学基本要求方面,注重本科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设置单调,非医学基础课程占比过高,学科交叉融合不明显;在师资力量方面,教师学科背景单一,职称结构分布不平衡;在教育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在就业前景方面,学生知识体系不系统,就业前景局限。未来我国应顺应大数据科学研究范式发展要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改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拓宽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吸引多学科背景人才;丰富培养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信息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国外来看,美国的社区信息学研究和实践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文章阐述了社区信息学的内涵、主要议题和社会功能,分析了美国社区信息学的基本现状、主要实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美国社区信息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科学学理论对经济信息学进行思考与探索,认为经济信息学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学科范式,尚处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发展的中间阶段,经济信息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应加强理论研究,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统一的学科范式,并在学科范式的支配和指导下规范经济信息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献信息学的哲学观是文献信息学研究的基石。本文从文献信息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价值观,客体价值的实现,文献信息学的系统观、发展观三个方面对文献信息学的部分研究领域进行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经济信息学发展中的两大矛盾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与实践、经济与信息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信息学科研究健康发展的两对重要矛盾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的重要体现为重实践、轻理论。导致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因素包括历史发展与主观观念的影响、研究队伍与知识传播的局限性和专业教育资源匮乏等。经济与信息的矛盾可概括为主次不清、结合不紧密。在经济信息学里,经济与信息密不可分,两者要紧密结合,经济是信息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