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是前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代作家。他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①,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顿河诗史”以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习俗为题材,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卫国战争等历史阶段的顿河哥萨克生活和斗争的生动画面,包括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和其它作品。其中,《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史诗”的中心篇…  相似文献   

2.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学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赖以成名,藉以起家的毒草作品。它卷帙浩繁,又臭又长,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年,断断续续地炮制了十四年。这十四年正是苏联人民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规模宏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史年代。肖洛霍夫在这个时期写作以国内战争中顿河哥萨克叛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不去表现苏联人民如何浴血奋战,击败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  相似文献   

4.
肖洛霍夫是前苏联的一位作家,他因写作了《静静的顿河》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有人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时年  相似文献   

5.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夫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文学价值的作品.甚至有人直率地指出,肖洛霍夫抄袭了作家克留柯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肖洛霍夫是前苏联的一位作家,他因写作了《静静的顿河》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有人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时年纪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苏联伟大作家.他在苏联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排在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之后,位居第三.肖洛霍夫以他非凡的智慧,创作了不朽的著作.因此,他曾多次荣获列宁勋章和“锤与镰”金质奖章.他的作品先后用54种民族语言出版,其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出版近千次.1965年,肖洛霍夫的著名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31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如今,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了中译本,对肖洛霍夫及其作品的研究在我国文艺界也正在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 10年 (1912~ 192 2 )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文试图从作品中人物 ,小说构建 ,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9.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10年(1912~1922)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试图从作品中人物,小说构建,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10.
肖洛霍夫是一个善于描写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悲剧性冲突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真实地反映顿河哥萨克人1912年至1922年动荡变革的历史,谱写了人类生命永恒的音符。论文所探究的是小说中流淌的但还未被学界充分揭示的思想潜流:和谐,是人类的永恒。  相似文献   

11.
烈日与风暴中的铃兰花──《静静的顿河》中的年轻女性熊志潮被称为“悲剧作家”的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谈到《静静的顿河》创作的构思时曾说,他要通过“对顿河哥萨克的生活的描写”,来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生活和人的心理上所发生的那些巨大变化”,揭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文献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不久前发现的<静静的顿河>手稿为肖洛霍夫手迹,从而证实这部长篇小说确系他本人原作.  相似文献   

13.
阿让 《涪陵师专学报》2011,(4):F0002-F0002
最早知道顿河,不是地理书(中学地理课本根本没有提及),也不是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是袁水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  相似文献   

14.
《静静的顿河》(以下简称《静》)是苏联时代俄罗斯学的杰出代表肖洛霍夫化了十四年时间(1926——1940)写成的史诗性作品。因为作家写《静》的第一卷时还很年轻,以致当时和后来的一些评论家怀疑作家剽窃了一位白匪军官的日记。有关《静》的公案今年才尘埃落定,肖洛霍夫不是“犯罪嫌疑人”,百分之百是《静》的作。这令那些怀疑陷入尴尬境地。遗憾的是,这个“平反昭雪”是在作家逝世多年之后才进行的。但毕竟聊胜于无,肖洛霍夫若地下有知,该可以瞑目了。  相似文献   

15.
肖洛霍夫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极具乡土气息,粗犷诙谐,幽默生动,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美妙的比喻。肖洛霍夫的艺术世界最鲜明地展现在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  相似文献   

16.
最早知道顿河,不是地理书(中学地理课本根本没有提及),也不是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是袁水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臧克家编选的《中国新诗选》  相似文献   

17.
肖洛霍夫的研究者勃里吉科夫认为:“《静静的顿河》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这部现代世界文学杰作的悲剧性.”的确,象生活本身一样错综复杂、难梳难捋的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而其最强烈的审美震撼力,则来自于它深厚的悲剧蕴含.悲剧意识是作者架构作品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它表现在肖洛霍夫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视角选择和对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的史诗性的巨著《静静的顿河》,是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大成的伟大作品,有着世界性的广泛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它已经出了几十种文字的一百二十多种版本。发行量在两千万部以上。肖洛霍夫本人也因之获得了斯大林奖金和诺贝尔奖金,可见其艺术水准之高确实难以比拟。关于《静静的顿河》,历来争论极大,从1928年作品第一部问世开始,苏联文艺界就围绕它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褒贬互见,毁誉不一。且不说对主人公葛利高里的评价,单就作品的创作方法而论,就存在着两派完全相反的意见。当年的拉普就对它口诛笔伐,把“自然主义”、“超党性”、“抽象的人道主义”、“富农意识的表达者”等一系列大帽子扣在它头上。高尔基、绥拉菲莫维奇、费定、卢那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剽窃案”,我国大多数读者至今仍感到迷茫。利用大量的回忆录和不同时期的报道,把涉及此案的70年间的往事尽量如实加以再现,“事实胜于雄辩”,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中糅进了诗的特质,形成小说的诗化倾向,这是小说艺术力量最重要的表现因素,是小说形态的文体特征之一。从小说作者来说,小说无疑是他们表意抒情的凭借。司各特说:“成功的小说家都得是诗人,哪怕他一行诗也没写过。”(司各特:《罗比亚斯·斯摩莱评传》,肖洛霍夫不是诗人,但《静静的顿河》这洋洋洒洒的四部八卷却构成了诗意的艺术世界。诗化倾向构成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的多重现代性。在叙述基调上与悲歌相呼应,在传神描写上与幻化的象征世界应答。下文将分别论述。 一、命运的悲歌 原南斯拉夫著名的文艺学家米特罗潘认为,契诃夫的诗化小说《草原》带有哀歌的基调。而《静静的顿河》从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悲的世界。肖洛霍夫在“国内战争默示录中……为哥萨克苦艾般的命运痛哭伤神。”因此,悲歌是这部小说总的抒情基调。B·古拉在《〈静静的顿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一书中指出:“作者叙述的调子在许多方面都由小说的卷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