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今日教育》2014,(12):52-5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准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内容,“听听”单纯的音乐而已,起不到欣赏的作用。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存在很多难题。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很浅,感情积累得又少,很难体会、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如何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2.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欣赏教学,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如何使我们欣赏课达到预期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启发他们。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欣赏课也是一种审美教育,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发展想象力;利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染和吸引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以为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对象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一般来说,音乐欣赏课有这样几个教学过程:一、初听———整体性教学阶段首先,教师要用简洁,寓于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最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与欣赏作品间发生情感共鸣,假设教师准备和使用的欣赏作品没有令学生与作品有情感共鸣产生,那么,不管教师准备多么充分、课程内容如何丰富、语言多么美丽动听,美术欣赏的结果都仍是失败的。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审美心理的了解,重视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通过筛选美术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以及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课堂欣赏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明──明确教学标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步骤。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标准是审美性的,欣赏课是通过课堂进行普及性的审美教育的方式。要想达到欣赏课审美性的教学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以简介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为向导,诱发学生兴趣,激起学习动力。2.以教师适度分析作品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途径,传授欣赏的方法,打开审美的通道。3.实现认识作品的内涵、理解其象证性、感悟其美感特点、形成审美能力的目标。其中以研究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主。如,欣赏秦兵马涌图片时,要侧重研究和理解作品的写实性手法和准确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7.
赵慧 《考试周刊》2013,(8):185-186
初中美术教材中选编的欣赏课作品很多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欣赏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分析、鉴赏,能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初中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技能教育、美术史教育,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学生感悟艺术的美、欣赏美的艺术,是美术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到底如何让学生喜爱美术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美术教学包括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内容,分为欣赏课、绘画习作课、绘画创作课、工艺知识课、工艺创作课等课型。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以欣赏课来说,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尚能说出一些画家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的画家及其作品,反而知之甚少。是我国的文化艺术不如西方的吗?不是。主要是小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知识不够,对我国悠久的绘画史了解太少。作为美术教师,应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教材内容,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利用教材第1至12册每册中的封二和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0.
赵海阁 《吉林教育》2006,(12):50-50
当前,在美术欣赏课中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常常在上课开始出示作品后,便一讲到底,欣赏成了“讲赏”。有的时候在作品分析中老师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那么,美术欣赏课究竟怎么上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王晓苓 《山东教育》2002,(35):46-46
在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求。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强烈。长期以来,我们的荚术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1.介绍作者生平: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作品艺术特色:4.介绍作品艺术技巧。于是,一切都在教师导讲之中,学生重复体验别人的体验。因此我认为美术欣赏课必须改革,应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不是“阅读”与“欣赏”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阅读欣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视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那么阅读与欣赏是什么关系呢?阅读是基础,欣赏是深化;阅读是表象,欣赏是本质;阅读是浅层次的。欣赏则是高品位的。阅读与欣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效地开设阅读欣赏课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收效甚丰。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同时,音乐欣赏在开发中小学生智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其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14.
姚丽星 《江苏教育》2000,(11):44-44
在一些学生的脑海中,常常有这样一种周定思维,即被欣赏的作品总是完美无缺的。建立在这种认识上的欣赏课教学,很可能在欣赏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欣赏课上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优点,还允许他们评判作品的不足,更可以设想改变某个部分或完善某些部分,  相似文献   

15.
美术欣赏是美术实现其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重要环节。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它是先有内容(即精神内涵),而后通过形式(一定的物质外观)表现出来。而美术欣赏则从对作品的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地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意蕴。因此,美术欣赏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有别于一般的理论课、技能课。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把握美术欣赏课的特点,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情”和“美”的角度切人,把着眼点放在对美术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才能达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相似文献   

17.
一堂好的美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与绘画、工艺、音乐、古诗等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8.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但是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的话,那么学生定会很厌倦,对这样的审美活动缺乏热情。怎样使学生热爱欣赏课,变“要你欣赏”为“我要欣赏”呢?下面我就以欣赏课《现代建筑壁画》为例谈谈我的课改举措。  相似文献   

19.
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都非常有限,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美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对于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美点,因为  相似文献   

20.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