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新闻伦理学中,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媒体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职责,以及为维护与增进社会利益所进行的努力.媒体的社会责任对于衡量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是否合格、提升社会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实现社会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的最大化社会价值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社会媒体中存在的“权利越位”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由此对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体育媒体在我国体育事业体制下,不仅要传播各大赛事的比赛信息,还要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比赛以外各类信息的需求。体育媒体将社会责任铭记于心,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特别是在体育媒体领域,职业道德规范时有缺失,各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经常出现。本文以网络时代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和原因的探讨,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发展之道,在网络时代,使体育媒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姝慧 《新闻窗》2008,(4):61-61
社会新闻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又多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等特点。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各路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社会,采编报道了大量贴近民众的社会新闻。从党报的性质出发,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社会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肖飞  徐慧萍 《新闻界》2008,(2):56-57
本文通过对媒体发展中的泛娱乐化现象进行剖析,对媒体应担负的社会职责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徐煜  金兼斌 《传媒》2013,(6):10-13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深刻改变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环境的重要现象,并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社会化媒体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其核心属性即在于其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特点。本质上,社会化媒体大多是一种工具或平台,而内容的生产、分享和消费主体则是广大的网民;而网民之间则通过这一社会化媒体平台而形成某种或松散或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网民们自己对"社  相似文献   

7.
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也使媒体塑造公众价值观失范现象凸显,新闻报道的碎片化、非专业性、娱乐化对受众认知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传播技术对受众思维的异化以及媒体新闻报道的思维模式化使受众情感价值判断产生偏差。而受众的认知和情感决定了其采取的行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连绵不断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反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冷梅 《军事记者》2011,(6):16-17
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些社会矛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集中释放,使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偶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因此,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可能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以致造成局部危机的突发事件,需要运用传媒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社会心理波动,换取最大的舆论认可,减缓乃至化解矛盾和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为此,媒体必须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丁元 《今传媒》2013,(4):60-61
近几年,许多低俗、庸俗、媚俗的节目出现在我们的电视媒体当中,对大众起到了消极的引导作用.“三俗”现象的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很艰巨,本文从整治三俗和强化媒体社会责任出发,对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明晰“三俗”问题,为我国电视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们深度依赖的舆论平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空前发展,但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低俗文化沉渣泛起,个别新闻媒体屡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指责。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入笔,剖析了当前传媒存在的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传媒应当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汪骏海 《新闻传播》2014,(2):152-153
"温州购房团"是历年来最受媒体关注,最让大众刻骨铭心的一个特殊团体,这个由媒体所策划的广告经营活动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温州购房团"现象看媒体的社会责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段时间与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报道,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对其关注程度的介入,并通过介入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意见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从广义看,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力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4.
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刘广臻 《新闻三昧》2008,(12):29-31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开放程度的增加,以及传媒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强调,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变化得到了公众的欢迎,尤其是舆论监督,由于其对丑恶现象、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等的报道,满足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促进了社会公正的实现,因而更是受到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上,有一个现象颇为费解:一方面,对于行政、司法腐败,社会丑恶现象,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媒体的揭露可谓不遗余力,而且屡奏奇效;而另一方面,上述的丑恶现象却并未相应地销声匿迹,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某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中网络奇观的负面效应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奇观与网络奇观美国社会学者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大批新兴媒体的崛起,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真实的信息。正是这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环境催生出一种谣言倒逼真相的现象。本文就将借助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去分析、认识这一现象,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现实原因与社会心理基础,进而认识这一现象的不合理本质,探寻其规避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万平 《新闻前哨》2014,(9):81-81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将法国理论家盖·德堡的奇观社会理论引入大众传媒研究,并提出了“媒体奇观”(MediaSpectacle)的概念.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为媒体文化现象,包含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群体现象等等.而与奇观概念联结最为紧密的因素则是受众.  相似文献   

20.
当今,媒体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社会新闻在追逐受众、增加收视率和发行量等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倾向煽情和猎奇,并陷入了庸俗娱乐新闻的怪圈。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社会新闻娱乐化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