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同是获得2004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奖”二等奖的两个节目:《老曾这个人》(以下简称《老曾》,莆田台选送)和《老颜这几年》(以下简称《老颜》,漳州台选送),从客观上来说,它们都获得二等奖,也就是说评委专家已经权威认定它们旗鼓相当,各有千秋,难分仲伯。我之所以要评析它们只是以它们作为例证,论述好的结构对于电视纪录片品质的提升以及蹩脚“结构”对纪录片品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追求故事化提高观赏力》是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对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评奖的综述。文章结合获奖作品从“强化故事性”、“追求戏剧化”、“设置兴奋点”、“提高观赏力”、“镜头对准人”、“制作工整精良”等方面,对纪录片创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杜鹃 《青年记者》2007,(7):31-32
他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他们以勤奋和高产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称誉中国纪录片界。2005年,他们以过半百的年龄,超常的智慧、勇气和旺盛的生命力,行走在令常人难以抵达的世界屋脊,记录下那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生存状态,昭示着一种令人敬仰的精神。他们创作的纪录片《水羊年·纳木措》一举获得第八届四川国际电视艺术节“金熊猫奖”,加拿大世界华媒体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和中国十大纪录片奖。他们就是享誉中国纪录片界的“神仙眷侣”——海南电视台记马小钢、方燕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26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评选揭晓,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英和白》获得“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等4项大将,成为本届电视节上获奖最多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在历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纪录片。本届“金熊猫”奖的评选分为人文及社会类和自然及环境类,每类分别设有7项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342部(423集)优秀纪录片参与两大类共14个奖项的角逐。最终,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英和白》,从人文及社会类的247部参赛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王慰慈: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教师,台湾文建会文化纪录片推广研讨计划主持人,台湾电影资料馆纪录片历史与目录整理计划共同主持人,台湾纪录片双年展选片委员。 纪录片作品曾获台北电影特别奖、金带奖、报道纪实类一等奖、优等剧情片金穗奖,等等。 曾担任台北电影奖评审、短片辅导金评审、优良地方文化纪录片评审、金马奖评审、金穗奖评审,等等 方方: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国纪录片发展史》课题研究负责人。 台湾制作纪录片的方法: 方方:现在台湾一般拍摄纪录片的组成形式是怎样的? 王慰慈:…  相似文献   

6.
亦风 《传媒》2017,(6):28-28
《重返狼群》荣获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新人纪录片”奖,作为该片的导演,很高兴此纪录片能得到这么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重返狼群》是一部由亲历者自拍的影片。2010年4月,成都女画家李微漪去若尔盖大草原写生,救活了一只失去父母的小狼崽,并把它带回了成都的家中抚养,起名“格林”,与它朝夕相伴,情同“母子”。渐渐地李微漪了解到野生狼的习性以及格林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于是她与我带着4个月大的格林重返草原。  相似文献   

7.
卢英  杜谦  王峰 《新闻传播》2004,(10):56-56
最近刚刚看了长纪录片《英与白》,它在第六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评选中荣获了“人文与社会类”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新奖和最佳音效奖。有人说《英与白》比较另类,也有人对此片颇有微词,但它在评选中获得如此殊荣绝非偶然,笔者觉得它代表了现  相似文献   

8.
客观与真实的异化——电视纪录片《英与白》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以上台表演的大熊猫,唯一与人居住在一起的大熊猫。“白”是武汉杂剧团的一位女驯化师,她有着一半意大利血统,至今已经和“英”生活了十四年,为了遵守国际公约,“英”已经多年不能公开上台表演,“白”每天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和进行可能并无意义的训练。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下文简称张),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拍摄和制作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纪录片《英与白》。这部纪录片入选200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获得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最…  相似文献   

9.
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狂欢派对中,最佳纪录片奖的获得者总是居于聚光灯下的边缘位置。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摘取了第85届奥斯卡奖的“最佳纪录长片奖”,似乎也并没有为其煎熬了六年之久的导演——瑞典人马利克·本德让劳尔赢得多少荣光与利益。  相似文献   

10.
许哲军 《视听纵横》2006,(2):112-113
在第十五届省电视“牡丹奖”评选中,富阳广播电视台创摄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获得了短纪录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作为该片的编导和摄像,本人想以《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下简称《日子》)为例,谈谈纪录片的一些拍摄技巧。一、让采访更生活化纪录片往往需要采访人物,  相似文献   

11.
王培 《传媒观察》2006,(6):47-48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荣获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今年五月又送评中国“金鹰奖”。南京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  相似文献   

12.
赵青 《传媒》2017,(6):22-24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回家》在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纪录片自然科技类“金熊猫奖”.《回家》讲述是一只名叫“高高”的大熊猫因病被人们收养,在保护区管理所和人们相处了两年以后.于95年春天放归大自然的故事.在电视节上,有国际评委认为,这部片子“以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令人感动.”有人问我,是怎样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的呢?  相似文献   

15.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好不好看,不在于它是否有意义或宏大叙事,而是取决于素材的拍摄质量和有没有发现好的故事。回顾纪录片《梁子岛纪事》(获“2006年中国十大纪录片奖”)的创作过程,发现典型、发现故事一直是我们坚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王韶峰 《视听纵横》2007,(4):101-102
专题片《城》由宁波电视台摄制,此片在2006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金帆奖”的评审中,获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纪录片类二等奖;荣获200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录音)一等奖。“广播电视文艺奖”首次设立录音单项奖,是对音频工作人员的一种肯定,受此鼓舞,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声画并茂的作品问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祁有富和“特殊党费”》分别获2008度绍兴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该片的创作感触彼深。  相似文献   

20.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颁奖典礼上,中央电视台的儿童纪录片《在路上》夺取了最佳电视类作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