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2.
汤晓欧 《军事记者》2006,(11):45-46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辨析电视传播中的深度报道(以下简称深度报道),不仅是衡量电视传播工作者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节目水平、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一个综合性尺度。近年来,随着电视传媒对新闻事件深刻解析的报道逐步增多及其产生的广泛社会反响,深度报道日益引起广大受众以及学术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研究深度报道内涵的角度提出,深度报道的“深度”既不表现在“级别程度”上,也不表现在“写作难度”上,而应从超越文体和写作的视角看待深度报道,即深度报道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新闻旨趣。这一看法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4.
搞深度报道要有独创性。具体要做到三个“独”,即“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具慧眼”。 一、搞深度报道必须独出心裁,在提炼主题上力求突破。这是独创性在深度报道中的最主要的体现。一般新闻报道的主题只要求正确即可。而作为有一定思想深度、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联系的深度报道来讲,在提炼主题上就务必力求有所突破了,必须做到深刻,最好还要有新意。而要提炼出深刻、有新意的主题,就必须要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深”在哪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力丹 《新闻与写作》2004,(4):10-11,17
有人称,目前,媒体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新闻报道则进入了观点时代。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准确,在传媒业被看作影响力经济,真知灼见成为构成媒体影响力重要因素的今天,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受到广泛关注和厚爱势在必然。然而,尽管“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但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有深度的报道却并不多见。深度报道应“深”在哪儿?怎样才能“深”下去?本期刊登此组文章,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正在中国大地上艰难地崛起,尽管它仍旧羽毛未丰,但其趋势已不可逆转。1988年全国好新闻“深度报道奖”的创立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追求报道深度与追求报道真实一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但迄今为止,对深度报道特征的研讨仍十分欠缺。这种状况束缚了深度报道的进一步发展。我曾想在此时候,拿出自己对深度报道的见解,难免有冒失之嫌,而且一定是管中窥豹。但不管怎么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探讨深度报道的基本形态上,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984年以来,我在深度报道领域艰苦耕耘,其艰苦程度有时不啻啻是一种痛苦,几乎每年都有一次,我下决心放弃这种尝试,但由于自我超越的性格和追求“高峰体验”的自负每次都使我重振旗鼓。1984年  相似文献   

7.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8.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深度报道最早出现在1766年至1830年美国政论报刊和政党报刊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深度报道”(DEEPREPORIS),主要是指针对新闻事件或某一政治观点进行的深人分析与论证.本世纪中叶.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出现并逐渐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和声像优势吸引了大批观众,报纸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深度报道”(INDEPTHHEPORTS)一词出现,以其不可抗拒的权威性、全面性、深刻性而深受受众青睐,并成为报社记者与电视记者展开竞争的杀手钢.每当新闻事件发生,各家报纸都派出采访…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13日推出的“新华观点”专栏凝聚着新华社编辑记者们在新境界里的审慎选择和可贵探索。新闻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时效、信息量和深度的竞争,电视和网络使新闻的时效和信息量产生了飞跃。相比之下,分析性、背景性、全景式的深度报道明显不足,而在社会激烈变革、转型时期,深度报道是读者迫切需要的。同时,驾驭这样的报道,必须具有新闻品牌的权威性,才能引起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与信赖。近年来,虽然深度报道深受媒体的重视,但鲜有影响力大、具有一定认知度的名牌专栏。“新华视点”瞄准这一市场不足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是开拓新…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生态和受众新闻消费习惯的当下,主流报纸的深度报道不但为众多新媒体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内容支撑,而且凸显了舆论引导“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深度报道要做好,必须创新选题开掘和呈现方式,提供折射时代精神的新观点新理念,从而使主流报纸深度报道更深更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这家企业,对报纸来说,要强化深度报道,提高办报质量,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由此可见,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应。 从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情况来看,江苏《新华日报》连续赢得5块“金牌”,他们最深的体会就是精心策划。《经济日报》报道为什么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也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篇”和二版开设的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益。 《经济日报》报道之所以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就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程中提出的“三层报道”概念。“三层报道”认为,新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作的评论性和分析性报道。第一层报道是指倒金字塔结构构建的“消息”或“硬新闻”,而后两层,就是以深度展示新闻内涵为旨趣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时下,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是新闻业务研究热门的话题之一。深度报道应“深”在哪?怎样才能“深”下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发掘“事实”的深度。二、“问题意识”是引向深度的思维方式。三、建立事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深度”与“问题”深度报道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问题”,揭示的“问题”越重,社会关联度越广,所达到的“深度”越有价值。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职业态度:永远追问“问题在哪里”,永远追逐“问题”背后的“问题”。深度报道最稀缺的不是时效,而是“独家问题”。放弃难以做到的抢发新闻,专注于开掘沉在热点底层的“问题”,对于纸媒来说,或许是一种强项。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许多电台从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着手对深度报道进行探索。影响较大的有:中央台的“新闻纵横”、安徽台的“新闻瞭望”、江苏台的“新闻大视野”等……这类节目(栏目)重点推出以反映重大主题、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为主要特点的深度报道。它讴歌光明、弘扬进步、针砭时弊、鞭笞劣风犹如重石击水,掀起阵阵波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实践证明,深度报道是广播深化主题,发挥喉舌功能和引导舆论的一种好的报道方式。 一、深度报道的几个特点 深度报道的真正兴起是在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其中《经济日报》1987年6月12日至7月23日开  相似文献   

18.
何谓深度报道?一个简洁的定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教程谈到新闻报道的三个层次时称: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接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和分析报道,也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深度报道是报纸的优势与长项,电视不适合深度报道。本文认为,电视不适合深度报道是一种片面性的、不符合实际的认识;相反,电视不仅适合深度报道,而且具有深度报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强调利用新闻现场音响、画面的同时,背景材料运用得当,能使现场报道具有深度效应。 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在相对于新闻现场而言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的无法“抢”到或“抓”到的镜头。 纵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长江走向新世纪》、湖北电视台播出的《洪湖及时处理一起假棉种坑农事件》、《假种子坑农,农民打官司胜诉》、《“打工妹”成为技师之后……》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其之所以产生深度效应,引起社会关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外,笔者认为,主要还在于背景材料的处理与妙用。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报道的关键。 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蕴含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因此,一篇报道是否属于深度报道,是否具有深度效应,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