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随着各省级、地方电视台以民生新闻为基础大力整合新闻内容的新闻改革的推进,体现在主持播音的终端环节,就是新闻播报样态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由原先规范庄重、明朗有力的“播”改变为现在清新靓丽、活泼随意、交流感强的“说”。本文试就“说新闻”的能力培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自1998年6月22日开播了名为“东广时事特快·方舟说新闻”的新闻栏目,每周一至周五18:00—18:30播出。该栏目由国内外重要新闻、上海本埠新闻、国内新闻各地晚报消息和国际新闻等小专栏组成。各专栏根据内容可长可短。以轻松、随意、娓娓道来的  相似文献   

3.
蔡跃锐 《现代传播》2004,(2):127-128
和传统新闻相比,由于说新闻表现得更多的是新闻主播的个性色彩,所以一档说新闻节目的成与败与新闻主播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播的好坏直接决定节目的成败。要做好说新闻节目,不仅要有做好传统播报新闻的因素,更要有一个具备个性化魅力的主播。本文拟对地方台说新闻节目中的主播这一角色作些思考。一综观地方台的说新闻节目,主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类:1 调侃味浓,评点随意。虽然“说新闻”节目中有潜在的娱乐因素,新闻也就从信息播报转向轻松娱乐,从严肃正统转向通俗流行。但是说新闻的“说”不等于爱怎么说就怎…  相似文献   

4.
在播音创作上过去只提“播音”,而现在“说新闻”、“说广告”的提法都有了。近年采,播音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业务期刊上,“说新闻”一词也有使用。关于什么是“播”,什么是“说”,以及“说”和“播”的关系,是人们探讨颇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新闻播音,对此有些感受和思考,在此便结合播音理论,谈谈“说新闻”这一问题。“说新闻”,就是遵循播音创作规律,在把握稿件内容的前提下,运用播音表达技巧,流畅自如地把新闻事实“说”出来,把有稿新闻播得像无稿一样轻松自如、自然、平易。这种“说新闻”的观点是积极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说新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松  鲁湟  郭光俊 《新闻前哨》2002,(10):38-39
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时间占据了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主要位置。当然,对“说新闻”的  相似文献   

6.
一、说的冲击波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新闻节目,在百姓中知名度不低,在广播电视行业内引起的震动也不小,“鲁豫说新闻”对大陆一惯的新闻播报样式形成一定的冲击波,引起了新闻是“播”好还是“说”好的又一次反思和讨论。应该说:“播”和“说”在语言学中是同一个概念,即有声语言。普通受众并不关心新闻是播出来的还是说出来的,他们只是感性地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但是对处在发展变革中的广播电视界来说,什么样的播音样式更符合现代传媒的特性,更能赢得受众,已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的确,在业内目前对“播”和“说”很…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播音方法的争论,引起了播音同行们的注意。目前几种主要观点是:一、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写作上注重事实准确和逻辑严谨,多用书面语言,所以必须用宣读式的方法播报;二、随着新闻稿固有程式的突破和改变,为“说新闻”提供了条件,新闻完全可以用“说”的形式播讲;三、新闻播音应有所改革,可在宣读式中加进一些说的成份,不必去看稿件所提供的条件。总的看无非是:“不能说”、“能说”和“说加宣读”。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9.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10.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11.
“说新闻”以其亲民优势从诞生之初就迅速走红,发展到今天,“说新闻”栏目已覆盖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说新闻”也遭遇了瓶颈,庸俗、琐屑之风劲吹,突出表现在各地方台。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说新闻”在地方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吴湄 《新闻实践》2006,(1):26-26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3.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说”新闻正日益走近广大受众。所谓“说”新闻,就是主持人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镜头或话筒前介绍新闻事实,阐述自己(其实是媒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方面,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及我们河南卫视的《新闻60分》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那么,“说”新闻何以广受欢迎?如何“说”新闻呢?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受众的需求已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那种宣教式的新闻传播方式,而更追求一种真实、自然并富有审美情趣的播音方式。“说”新闻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在国内电视界出现了“说新闻”这个新名词。实践证明 ,“说新闻”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亲和力强 ,很受观众欢迎。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新闻节目 ,都在采用“说新闻”的方式 ,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一时间 ,“说新闻”成了许多电视台改革新闻节目的目标。但不少“说新闻”的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的不同之处仅仅是解说词的口语化。例如 ,把“据悉”等书面化的语言改成“据了解”等大众化的语言。笔者认为这种改变没有真正理解“说新闻”的内涵。“说”与“播”虽然只…  相似文献   

17.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本文在阐述“说”与“播”如何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19.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20.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