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笔者认为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于课堂。  相似文献   

2.
王灵聪  林瑛 《文教资料》2006,(11):118-120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科学、正确、完整地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体悟生命之情意,创造生命之价值,从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应该是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生命姿态教育和生命体验教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说,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唱响生命之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说,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唱响生命之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关注鲜活完整的生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文在人文和教材方面的两大优势,我们找到了在语文教育中实行生命教育一些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够对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的生命:如果生命失去了爱,如果生命不再完美,如果生命遭受屈辱,都不能抛弃生命。通过教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A4):45-46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命,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经过实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研读教材中归纳生命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课外拓展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周芸 《文教资料》2014,(18):51-52
教育是建立在个体生命基础上的培养人的活动。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具有贯彻生命教育的优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重视生命教育,从生命与挫折、生命与伦理、生命与价值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直面挫折,敬畏生命,并关注生命价值,重视精神追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生动形象的生命教育渗透,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奋斗中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依托文本,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让生命之花绽放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相信,生命教育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推荐了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2.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我们语文教师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努力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实质性地参与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王万惠 《教学随笔》2013,(2):122-123
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聋校语文教学过度强调语文的"语用"功能,忽略了对人的生命活动意义和精神世界价值的构建,加上聋校频繁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追求生命深层次的理念,这也是聋校语文教育职能所在。笔者现就谈谈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一、在文本阅读中开展生命教育聋校语文学科教材蕴涵着丰富的生  相似文献   

18.
同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科中渗透贯穿生命教育,语文课程责无旁贷。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如果努力挖掘,有效渗透,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悟中,感受到生命之美、丰富之美、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背景下,基础教育更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小学阶段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生命教育开展的载体,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是学生探索生命的重要渠道。众多语文教材都体现了生命情怀,将生命平等放在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不充分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深入剖析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更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命,获得生命意识的唤醒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