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东亚 《今传媒》2007,(4):54-55
博客从2001年在国内落地以来,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到来,"全民博客"加上"名人博客"的火热创造了惊人的点击率,博客的发展具备了投放广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王永强 《新闻知识》2012,(3):40-41,44
名人大量地开通博客后,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博客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出发来对名人博客进行解析,分析名人博客的传受双方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较力和名人博客给“议程设置”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名人博客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年以来,博客(网络日志)迅猛发展,成为传统媒介无法忽视的一股强烈浪潮,如何顺应这种热潮,则是报纸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博客频道首先火了传媒博客如果说2005年新浪推出博客频道使名人博客成为热门的话,那么,2006年开始,博客则属于  相似文献   

4.
博客自2002年在中国起步至今,影响力逐步提升。本文从博客的公益传播这一概念出发,分别对草根博客、名人博客、企业博客以及博客基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慧 《新闻窗》2011,(3):68-68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博客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的匿名性、参与性、互动性,使得博客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场所。博客的存在最终是达到一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博客以传播主体为界点可以分为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近年来,草根博客的"狂热",是否就意味着名人博客的"淡化"?事实上从网络博客发展的表象来看,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在博客领域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浪名人博客的开通,更多名人和明星开博,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也能从明星的博客内容上得到最新信息.可以说,博客的出现使文娱新闻的内容更丰富,来源渠道更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八卦传闻、捕风捉影之事,或成为某些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建构了一个现代网络语境.在这个语境下,博客成为现代人表现个性、展示自我风采的新型的交往和互动平台.在博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博主的群体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博主从最初的"草根"群体为主转变到以名人博客为主,博客似乎脱离了本身的作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工具性含义,进而成为了一个"秀场".  相似文献   

9.
1)政治博客最为流行,其次分别是生活博客、科技博客和女性博客。2)最有名的是政治博客都是左右极端化,直接介入美国两党政治。3)由五个媒体人1998年合办的讲述网上奇妙见闻的博客:boingboing.net在全美博客网站中访问量第一,并有杂志出版。4)传统媒体开始做博客,比如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纽约时报也把博客引用某篇文章作为排列指标。5)各大公司的都有自己的公关博客。6)名人博客(Huffingtonpost.com)也出现了,但发展势头并不像中国这般红火。7)最近也开始出现娱乐性博客,如狗仔队的博。8)博客创建者以中年及年轻男性居多,大多收入较高,受过…  相似文献   

10.
一 "精英博客"和"话语霸权"是两个很"湖"的概念,时下社会热议,学界也在探讨.<中国新闻出版报>6月份就发表过述评,认为"名人博客"存在传播特权和话语霸权,必须进行法律规范,加强自律.所谓传播特权,表现在门户网站以超链接方式向受众推荐;所谓话语霸权,是指博客的所谓"民风效应",即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韩寒博客的影响力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韩寒博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韩寒博客影响力的奥秘,即韩寒博客的影响力是其多种社会角色叠加而成,在现阶段,韩寒博客的名人崇拜效应要超过其意见领袖的引领效应,作为公共领域里的"意见领袖"角色则被各类媒体有意识地炒作和夸大.  相似文献   

12.
姜芳 《传媒观察》2007,(10):41-42
戴夫·温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1997年推出的、献给草根族的礼物——博客,是以"名人开博运动"这样一种轰轰烈烈且具有戏剧性的方式在中国推进的。第一位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也许不会想到,博客不但大热,而且出现所谓"全民皆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韩冰 《新闻世界》2009,(5):120-122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名人博客与名人电子杂志相继出现。名人博客轰动一时后逐渐走向平息,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而名人电子杂志则在平稳中起步。本文将对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的异同进行横向分析,借以判断、预测二者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博客在变异     
看客 《青年记者》2006,(1):60-60
如果说中国的互联网与国外的有什么显著的不同的话,那就是娱乐化,这曾经让老外们很是吃惊。每一种新的网络服务的出现,都要以娱乐化的方式把它搞大搞臭搞到让人恶心呕吐为止。邮箱、个人主页等从免费到收费,再到不得不免费,让一些商业网站的小家子气暴露无遗。新浪网最近搞的名人博客就是这一思路的延续,但通过这一恶搞,反而加速了博客走向衰退的过程。新浪的名人博客几乎囊括了当下所有的能拉过去的名人,当然,也有一些名人拒绝加入新浪博客,因有网友传出一些名人博客不是名人自己写的丑闻——这本身就是对博客精神的最大亵渎,替名人写博客,…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  相似文献   

16.
新浪博客有三大类型:名人博客、精英博客以及草根博客。通过随机抽取2010年1月14日的新浪博客排行榜100强,与2006年10月3日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三大类型博客的资本运作规律,以及话语权再分配的格局变化:名人博客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草根博客成后起之秀,逐渐形成1:1:1的三足鼎力的格局。在赢利模式和市场最大化规则的商业逻辑下,消费文化最终垄断了博客场域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36):98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有数万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参与了活动,指出的差错共11万余条。最后,经过专家组认定的差错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建珍 《网络传播》2007,(10):48-48
2005年新浪网名人博客的推出,使博客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应用,不仅名人纷纷开博,而且引来了众多草根的蜂拥跟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名人因擦不尽吐到自己博客家门口的口水而纷纷息博,草根们也在兴奋,好奇之后,因自我陶醉、无名呻吟的无趣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和发表作品的空间,这使得草根的力量达到了极致,继而诞生了草根名人,并逐渐形成了草根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出版界也将草根名人博客书作为名人图书选题出版的新方向。本文对草根名人博客书的出版选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草根名人博客书选题策划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