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典籍英译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分析了典籍英译的现状和影响其对外传播的实质性因素后,在马会娟汉译英"合作翻译"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英译"合作翻译"模式。另外,建构中国对外出版的立体化国际销售网络、拓展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以及定位目的语读者群体和全面调研国外市场等,都是中国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的必经之路,笔者也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因文化负载词的存在而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强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重要性,而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其英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从文言文英译过程出发,阐述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并列举实例分析文言文英译适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姚婧 《培训与研究》2011,28(1):123-126
本文研究了近五年来发表在中国五家重要翻译及外语类期刊上的典籍英译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翻译准则、翻译形式以及对译者提出的要求。同时指出当前中国典籍英译领域存在的几个"不平衡",中华传统典籍的翻译事业亟需学界和社会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如英译的基本概念、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国学及文化典籍的界定与分类,版本的选择与注释疏解,以及今译和英译的诸多方面,从其具体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的转换与安排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有助于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籍英译对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显示典籍英译要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译者翻译素养等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典籍英译应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玲 《英语辅导》2011,(1):192-195
典籍外译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而译才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是王宏印教授新出版的一部翻译教材,既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硕士研究生编写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教材。其体例编排颇具特色,内容选取涵盖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理论介绍与实践技巧均有涉及且分配合理,并且引入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和特色作一评介,并对相关的典籍英译研究和译才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下,探寻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不是唯一的,我国典籍英译事业将随着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典籍英译理论建设,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翻译理论形态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杨珉子 《海外英语》2011,(15):165-166,177
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霍米巴巴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和推崇,有关研究系统且全面。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典籍英译成为了翻译工作者们的难题。该文从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着手,通过其混杂等一系列颠覆策略,分析汉语典籍英译中的混杂现象,指出中国典籍该如何翻译,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西文化对等交流,达到世界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