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结构和性别话语的转型,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即年长者是包容他者的,其个体几乎被淹没;中年人则在他人和纯粹个体间矛盾着与纠结着,体现出非常复杂的混合性;年轻一辈主体性越来越明显,关照他人减少,为纯粹个人谋划增加,且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强。这种代际差异与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局不同是紧密相关的,而其根本则是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规范在个体生命中的影响和不同所致。当代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村庄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和"市场文化"并存与交织状态,同时"市场文化"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更强劲的优势,继国家之后对村庄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年轻女性的"自我"呈现成为所有女性"自我"变化的趋势。从两性真正意义的平等及和谐相处来看,村庄传统塑造的"包含他者"的女性"自我"对此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慧开 《绥化学院学报》2013,(12):93-95,134
张爱玲一生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有许多表现中国和异族形象的叙述,在小说中叙述中国“自我”和异族“他者”,站在民主理性的西方文化立场批判中国,展现腐朽衰败的中国形象,站在伦理和道德的中国传统文化立场通过叙述“他者”,否定和排斥异族,展现丑陋虚伪的异族形象.通过小说中塑造的这些形象,可以看出张爱玲陷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后的迷茫与文化选择的尴尬,使小说呈现出苍凉的文化蕴味.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作为我国现代最具代表的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充满了女性思维。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表达着一个成熟深刻女性思维作家对女性平等的渴望,她希望女性能够真正意义上摆脱文化、历史及生理等方面的不平等枷锁,真正实现自由自在的追求人生。张爱玲作品中开始全面深刻的审视与女性相关的内容代表着其女性思维的成熟,深刻全审视与女性思维之间相互促进,使得张爱玲的女性思维不断的深化。在此次论文中,将对张爱玲的女性思维产生背景、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张爱玲女性思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态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势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沦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比较教育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认同"问题结下不解之缘。文化认同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自我"对"他者"态度的变化。根据取向的不同,认同分为自我取向和他者取向。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易陷入他者认同还是自我认同的两难困境。开展平等对话,进行"脉络化"的研究才是确立自我身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批评对既定传统和所谓权威进行重新审视,对经典进行批判式的重读,并致力于通过解析既有的文化体系和支配关系,为被主流文化"边缘化"了的"他者"争取文化地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其戏剧创作中,将自身作为性别和种族双重概念下的"他者"在异质文化中所遭受到的排斥与压抑展现出来,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坚强的反抗中积极探索自身的"身份认同"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偏颇的教学方式致使大学生话语权的式微.科学构建大学生能够合理行使话语权的机制,就要遵循人格平等、民主和宽容的原则,在实践中要从学校、教学和个人三个层面来着手进行:在学校层面上要建设起保障学生民主权利的管理机制以及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振作学生主体性精神;在教学层面上要鼓励大学生摆脱依附于教师话语权的困境;在个人层面上大学生要自我关注,不断追求创造自我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不仅表现黑人女性寻求独立的自主精神,也传承黑人群体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所罗门之歌》就是一部有关黑人男性摆脱他者地位、构建自我身份、寻找自我价值的小说。该书讲述了主人公奶人,由迷失自我、对周围人漠不关心、遗忘历史到清醒刚强、独自南下寻找祖先根源、领悟传统文化和祖先理想的转变过程,凸显了自我身份的构建与社会认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