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成人教育治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探索引导、集中管治、科学管理向治理现代化转向的历史递嬗,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但也面临着认识模糊、立法缺位、路径不明等诸多发展困境,亟待实现现代化转向.成人教育治理现代化归根到底是成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核心是解决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转向必须在发展目标上由学历补偿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由扩张型增长转向内涵型增长,在治理逻辑上由资本逻辑转向安全逻辑.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观点凸显了我国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难题,主要表现为成人教育公共治理决策机制不完善,成人教育供给效率不高,这是由成人教育整体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被弱化和边缘化,社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不科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突出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服务功能,完善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与治理理论所具有的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互动性、方式的协调性等特征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因此,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要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和搭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5.
系统推进新工科教育,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治理命题。目前,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呈现出产出主体不平衡、分化程度不充分、产出成果不充分三大基本理论特征。科学系统的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对破解当前我国新工科教育治理主体不明确、多元主体间互动关系模式不稳定、治理模式优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适用性等难题具有重要价值。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价值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类型体系划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体体系构成及共同体构建等成为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域。明此,有助于推动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6.
李祥  郝盼盼 《成人教育》2016,(12):15-18
2015年,《成人教育学刊》对成人教育变革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第一作者来源等方面.在成人教育治理问题上,2015年《成人教育学刊》以碎片化切入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究成人教育治理法治化、成人教育治理过程、基于MOOC语境下的成人教育治理,以及成人教育治理目标等问题.可以预见,未来成人教育治理问题研究仍然绕不开对成人教育为谁办、为什么办、怎么办三个问题的追问,在此基础上方能进一步探寻成人教育治理内涵、标准、范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治理关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在技术赋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出现了逻辑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理念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基于经验转向注重科学,治理体制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在逻辑转向的驱动下,需要将转变固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灵活机动的治理模式、优化开放共享的治理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高等教育治理转型应完善顶层设计,破除信息数据流通的多重阻碍;加强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服务效能,推进区域不同高校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9.
杨恬 《山东教育》2021,(13):40-42
基于协同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为法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供治理新思路。然而,受到治理理念、主体权力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协同理论结合时会受到组织机构失衡、制度体系欠缺以及信息交流匮乏等问题的阻碍。为此,在协同理论下落实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需从协同治理需求、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制度以及协同治理技术四方面出发,分别采用治理思维转变、治理架构完善、规范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提升的策略推动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治理主体走向多元化并有明确制度安排的背景下,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分法为对象的、从治理主体出发来理论预设与推理演绎治理成效的应然研究意义不大。解析大学治理的路径应从治理主体的辨析转向支配治理实践的规则,从实然的角度探讨治理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与治理效果,由探讨"谁在治理"转向研究"如何治理"、"怎样治理",由探讨从主体为中心的"表层结构"转向实践为中心的"深层结构",揭示大学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多维性。  相似文献   

11.
正当程序的核心思想是“以程序制约权力”和“以程序保护权利”。高校学生工作应贯彻正当程序原则,自觉实现治理转向,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正当程序原则发挥了价值导向、制度保障和自我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匡洪浩 《江苏教育》2023,(41):95-96
学校要顺应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凝聚人心转向打造团队,学生培养要从关注育分转向立德树人,学校管理要从制度管理转向文化治理,不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据业已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数据治理体系尚未健全,治理模式线性单一,治理效能不彰。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兴起的敏捷方法,以动态高效、回应性强等特点在业内获得成功,为解决当前数据治理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因此,从数据治理的内涵特征、价值目标和发展趋势等维度出发,探讨敏捷方法对数据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构建数据敏捷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可以为更好地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主体协同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自治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优化基础公共服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治理队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推动了学校课程的系统变革,并指明了学校课程治理的现代化方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治理面临公共权力的重配、公共空间的定位,以及公共文化精神的彰显等境况,凸显了学校课程治理作为公共事项的实质。基于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公共内涵,围绕主体和主体关系形成了三维发展的公共逻辑向度,其中价值向度以治理目标为中心,从课程本体转向学生主体;秩序向度以治理主体间关系为着眼点,从“多中心”转向“网络化”的课程治理格局;工具向度则以治理方式为核心,从经验研判转向证据支持的循证治理。为促进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有必要重申学校课程治理理念,以共同利益促成权责统一;重塑学校课程治理思维,实现技术理性观照下的价值统整;重构学校课程治理空间,指向边界消融的主体协同治理,最终实现学校课程治理体系的良序运转。  相似文献   

16.
城市政治学主要研究城市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两者构成梳理城市政治学范式转换的主要线索。就前者而言,它相继出现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城市权力结构论、城市增长机器论以及城市政体论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演进实际暗含了两种权力观的更迭,即由社会控制模式的权力观转向社会生产模式的权力观。就后者而言,它相继出现传统区域主义、城市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理论。这些理论的转换预示着城市治理结构由突出政府统治转向强调协同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两大线索出现融合,从而使得城市政治学的核心范式由关注谁统治城市转向探讨如何治理城市。无疑,这些范式对于推进我国的城市政治研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培 《成人教育》2016,(9):14-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作为国家基层组织从“管理”转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此,在对社会治理、社区教育理论综述梳理的基础上,解析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实现路径,以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治理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新时期改革的重要手段。面对纷繁复杂的治理理论,在我国占主流的当属制度论,即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眼于制度体制机制的完善及改革创新上。历史唯物主义地看,治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治理理念、环境、目标、主体、客体、资源、方式、模式、结构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基于治理的基本要素,我国治理现代化应包括治理理念共赢化、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目标综合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问题化、治理资源市场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模式网络化等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和均衡社区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即社区治理结构问题。现实中的二元结构社区相对立、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不对等、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不协调,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因素。本着统筹治理的导向,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实现理念现代化、主体协作化、方式科学化和制度再造化等方面有机整合,同时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能力建设及其绩效全面提升为核心目标,并以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保障能力和统筹能力等建设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推进乡村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学校治理在技术、制度、组织、决策上面临新的机遇,具体表现为从“技术治理”到“治理技术”、从权威式管理转向公正性治理、从科层制结构转向扁平化网络结构、从经验式决策转向证据驱动式决策。然而,乡村学校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如数据导向下乡村教育的育人价值迷失、乡村学校治理的“数字秩序”亟待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组织保障缺位、智能化决策责任与问责主体难以判定等。因此,应通过增强数字化决策过程透明度,厘清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与行动框架;以育人价值引领技术整合,保障技术赋能学校治理的方向与流程;聚焦数字化转型愿景规划与调整,助推乡村学校精准自治与特色发展;破除数字化认知障碍与数据壁垒,提升学校组织数字化治理能力等策略提升乡村学校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